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本文从通信抗干扰的角度,探讨了自适应变速跳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抗干扰性能及其于三军协同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2.
153.
《信息对抗》指令是美国防部迄今最重要的信息战文件。该文件颂布后,曾引起我国信息战研究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涉密,有关该指令的公开报道很少。鉴于上述情况,本文介绍了该指令颁布的背景和部分内容,进而探讨了该指令对美国信息战发展的影响及其公布后美国信息战能力发展的动向,最后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4.
频率捷变雷达有许多其它雷达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现代雷达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了频率捷变雷达的特点,根据其工作原理,提出了干扰频率捷变雷达的几种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阐述了干扰方法的原理及实现的技术途径,并给出了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155.
曹泰岳  任兵 《国防科技》1998,19(4):53-77
本文将美、苏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综述了弹道防御政策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弹道导弹威胁和扩散的分析,阐述了弹道导弹防御与反弹道导弹条约二才之间冲突而又相容的复杂关系,研究了弹道导弹攻防对抗的机制。在弹道导弹攻防体系的三大支柱三拦截模式的利弊分析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美、俄两国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计划和态势。为了对战区导弹的多国共同防可能的国际合作动机、方式和计划有深入理解,本文对战区防御的武器系统技  相似文献   
156.
对空袭体系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对主要空袭兵器的性能和使用以及空袭模式进行了描述,总结出未来空袭作战的几个特点:(1)空袭以体系的形式出现;(2)多种攻击兵器并用,主力对地(水)面攻击飞机将是战略轰炸机、歼机轰炸机、武装直升机;(3)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空袭战场中的主要兵器;(4)战术使用更加灵活多变,对防空体系造成重大的压力,把抗饱和攻击,抗电子干扰,抗反辐射导弹,反TBM,反隐身飞机作为防空体系解决的重大课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7.
158.
空袭模式与防空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攻防两大体系综合对抗为基础,论述了未来作战的空袭模式及防空对策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9.
由于空中目标的隐身技术,反辐射导弹技术,电子对抗技术,饱和攻击技术和全空域突防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战略地地导弹向常规地地导弹的转移,防空导弹的作战环境日益恶化。为了在严重的空中威胁环境下,有效地反空袭,防空导弹将向着全主动和准全主动攻击,增大射程,大机动和高速度,实施组网技术的方向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防空导弹仍然保持防空主力兵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0.
针对现代防空体系的特点,介绍了巡航导弹及其制导方式,并从巡航导弹自身弱点、实战中的不足以及技术上的可对抗性进行了各方面分析,提出了巡航导弹是可以进行对抗的,尤其是利用光电对抗手段进行对抗的可行性、重要性.目前对巡航导弹的分层防御相对来说费用相当昂贵,而采用光电对抗手段是廉价而又有效的.通过对光电对抗的可行性分析,列出了以侦察告警、定向红外干扰、高重频激光干扰、激光致盲、激光摧毁、烟幕干扰、光电隐身等光电对抗手段进行对抗巡航导弹的方法,并进行探讨.最后对光电技术及光电对抗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