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中段弹道飞行是各种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重点,动能拦截器的发展已达到精细化、精确化的程度,对弹道导弹中段突防技术提出了挑战。针对动能拦截器的拦截与弹道导弹中段机动突防问题,研究了一种新的拦截器-突防弹机动策略,在突防弹不机动情形下,分别研究拦截器拦截成功的策略以及突防弹机动情形下突防弹突防成功的策略。在拦截器和突防弹的速度矢量平面内构建攻防对抗模型,基于动力学原理和奇异摄动理论,使用两种不同的脱靶量计算公式,通过脱靶量确定拦截器和突防弹拦截成功或者突防成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机动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2.
当今,天下并不太平。不仅时有局部战争发生,也经常出现恐怖活动。劫持客机、绑架人质等犯罪行径,经常搅得各国安全部门防不胜防,甚至焦头烂额。为对付恐怖活动,除了严加防范外,各国都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增强反恐怖力度,一种高新兵器问世,几乎都率先被应用到反恐怖斗争中来。如催泪弹、次声波枪、致幻武器、致眩武器、闪光声响弹等等。本文仅举几个例子,以说明高新兵器是降妖伏魔之法宝。  相似文献   
403.
黑幽幽的大海深处,一艘形似鲸鱼的潜艇,正小心翼翼地游弋着。突然,由远及近传来阵阵闷雷般的爆炸声。一枚鱼雷正朝潜艇疾速袭来!舰桥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艇长略一思索,随即下令:发一组气幕弹,潜艇迅速规避!霎时,暗黑的海水接连激起几道微澜,随后又传来几声不寻常的炸声,海水很快混浊起来,接着悬浮起大量的气泡,迅速在海中筑起一道由气泡组成的水下“烟幕阵”,鱼雷上当了,径直向“烟幕阵”袭去,潜艇却趁机迅速转向,溜之大吉。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某艘潜艇的一次厄运就这样避免了!艇上的官兵暗自庆幸。惊定之余,不少人纷纷询问气幕弹为何有这般神奇的成力?它靠什么把自导鱼雷引入“歧途”?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气幕弹的身世说起。气幕弹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海军潜艇  相似文献   
404.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由3种不同截面形状的钨芯外包覆一层钢,形成的钢包覆层复合长杆弹在入射速度为1200m/s~1700m/s时对陶瓷/金属复合靶板的侵彻过程。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入射速度、相同弹体长度、同种材料的弹芯和包覆层以及靶板材料而言,等面积的六边形截面钨芯复合长杆弹的侵彻深度明显大于圆形及方形截面,方形及六边形截面与和它们等外接圆形成的圆形截面复合长杆弹侵彻深度没有明显差别,本研究认为这是与不同截面钨芯的外接圆直径直接相关。六边形截面长杆弹侵彻过程中的自锐化现象是其侵彻深度明显大于其它两种弹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5.
为了综合评定便携式无坐力炮在典型作战场景下对典型目标的作战效能,基于典型作战任务剖面和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参数,建立了便携式无坐力炮多用途弹和杀伤弹的作战效能模型和兵组生存的概率模型;计算了便携式无坐力炮2种弹种在典型作战场景对典型目标的作战效能,确定了兵组完成典型作战任务的最佳携弹量、毁伤目标数、生存概率等作战使用数据。结果表明,2~3发多用途弹可较好地打击600 m内火力点或步兵战车,并且兵组生存效率为0.83;当400 m范围有2个作战目标时,兵组需要射击5发多用途弹。2发杀伤弹对600~1 100 m范围内单个有生力量的毁伤效率为0.7;5发杀伤弹可对1 500 m范围内2个有生力量实现有效毁伤。  相似文献   
406.
针对二维弹道修正弹固定舵控制回路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向辅助面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通过对传统滑模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增强了滑模控制方法的鲁棒性。可以不借助高阶滑模和边界层滑模的去抖振思想,仅依靠不连续趋近率来保证控制器的无抖振输出,从而实现无抖振的滑模控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二维弹道修正弹姿态控制器,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抗干扰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07.
用弹体强非对称实现末敏弹稳态扫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敏弹是一种高效的反装甲武器系统。当前,绝大部分末敏弹系统均使用降落伞实现稳态扫描,在分析这种稳态扫描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即用单侧翼,也即用人为的子弹质量和空气动力的强非对称来实现稳态扫描。分析了该系统的受力情况,建立了二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末敏弹总体及其稳态扫描装置设计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08.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支持技术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支持技术计划中的一些重点项目:助推段拦截计划,先进探测器技术计划和先进拦截弹材料与系统技术计划,通过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09.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迄今遭受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直接伤害者已达2000余人。侵华日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在中国各地掩埋、沉水。50多年来,日军一直没有提供遗弃化学武器的地点、数量和种类等情况,致使许多中国人遭受伤害。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发现新掩埋点的可能性加大。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掩埋、沉水的毒剂弹将继续锈蚀乃至渗漏而引起土壤、水源的污染,其后果不堪设想。 国际上,对化学武器研制的限制和对现有化学武器销毁的形势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10.
美国几种典型的动能拦截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弹道导弹防御和反卫星计划的名义下,已经论证、研究、研制和试验了各种类型的新概念动能拦截弹及其最核心的技术设备——动能拦截器(KKV): (1)部署在外层空间或空中、用于拦截助推飞行中的弹道导弹的各种动能拦截弹,如部署在空间轨道上的“天基拦截弹”(SBI)和“智能卵石”(BP)动能拦截弹,以及部署在有人驾驶飞机上的“游隼”(Peregrine)动能拦截弹方案和部署在无人驾驶飞机上的“塔伦”(Talon)动能拦截弹方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