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国防科技工业》2009,(9):39-41
实施军转民战略,开展产学研合作,是以军工科研为特色的国家重点理工大学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面向市场.开放式办学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32.
温杰 《环球军事》2009,(9):46-47
作为第3代战斗机的佼佼者,F-15战斗机在30多年中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机型众多的庞大家族。2009年3月17日,波音公司在圣路易斯为“鹰”家族的最新成员举行了一个隆重仪式,精心孵育的“寂静鹰”(SilentEagle)闪亮登场,顿时引起外界的极大关注。这架F-15SE原型机广泛采用了当今隐形领域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3.
军事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创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心理学要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发展的理念创新是需要首先解决的。就目前军事心理学研究的现况看.研究思路须由效仿和借鉴变为创新和创造;研究层次须由描述和解释转向预测和控制;研究方法须由实证或思辨变为综合或整合;合作视野须由国内和军内转向国外和军外;研究标准须由笼统和概略转向细化和精准。  相似文献   
34.
<正>东华理工大学自2006年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从"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思路调整为"稳定外延发展,加强内涵建设"的科学发展理念,稳步推进改革,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5.
2010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2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国防动员法的公布,是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夯实国防动员基础、增强国防动员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36.
国防动员行为主体在博弈中是选择行动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主体,是具有某种目的、可以对所拥有资源进行一定处置的行为单元。这些行为主体分别具有独立的思维和目标,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国防动员行为主体的资源具有有限性和复杂性特征,会对国防动员博弈的最终均衡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决定国防动员的立法效率。  相似文献   
37.
军事租赁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租赁与民事租赁相比,它具有承租人的特定性、标的物的军事价值性、合同目的的国防利益性、履约行为的军事优益性等特征。完善军事租赁制度必须通过统一的立法模式,明确军事租赁主体的权利义务、军事租赁的基本程序和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38.
军队理财内部环境包括管理理念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理论研究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加强军队理财内部环境建设,应从更新观念、完善财务立法体制、健全科研组织体系和建立远程教育终身学习模式着手。  相似文献   
39.
目前军队招标采购法律制度是以《招标投标法》为核心的,包括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军事法规和规章在内的一个多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但从立法的层次、技术、内容等方面看,还存在着重复立法、内容欠缺以及法律适用不明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军队招标采购法律制度没有作出恰当的立法模式选择。文章在对军队采购活动的范畴和军队采购管理体制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立法模式,以及在此框架下的军队招标采购法律制度内容的基本安排。  相似文献   
40.
学位获得权虽未在立法层面得到明确规定,但其作为公民受教育权结束阶段的“学习成功权”的重要体现,应当在教育实践中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保护。通过对51份校生学位纠纷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维护学位获得权时面临学位授予标准不明朗、学位管理程序不规范、权利救济实效不明显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学位纠纷的顺利解决和《学位法》与教育法典的有机融合,有必要从立法层面对学位获得权保护进行制度完善,包括学位授予标准的规制化、学位管理程序的合法化以及学位获得权救济机制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