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07,(5):50-52
“十五”期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出色地完成了以重点工程和载人航天为代表的型号科研生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曾经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上强国,它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余年里雄居世界第三,仅居美英之后.战后,日本的海上力量经历了短暂的沉寂后又卷土重来,吸取了二战中海战失利的教训,在建造各种水面舰艇的同时大力营建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3.
甘厚兵 《国防》2008,(1):70-7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一个炮阵地在不长的时间内5次转移,而德军的炮弹次次都准确无误地落到法军的阵地上,对此,法军疑惑不解。法军炮兵排长菲力普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无论我们往哪转移,好像我们身边总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幽灵,  相似文献   
4.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加等国军队于1944年6~7月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实施的战略性登陆作战,是盟军"霸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为发展对西欧的进攻并配合苏军最后击败纳粹德国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参与瓜分欧洲势力范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波 《军事史林》2008,(4):25-26
去年12月,著名导演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集结号》上映,相关的情节场面已为观众熟知。这部电影反映了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一个连队在谷子地连长的带领下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斗,由于集结号没有吹响、友军没有及时增援导致全连英勇牺牲的悲壮故事。由于剧中解放军全都带着头盔,乍一看像美国大片中的美军,而以往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题材影片中的八路军、解放军都没有戴头盔,因此引起许多观众影迷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英国“海蛇”来自德意志的培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了有效遏制英美盟军对德国本土的大规模轰炸,先后研制出“莱茵女儿”、“瀑布”、“龙胆草”及“蝴蝶”等地空导弹,试图改变高炮防空的不利局面。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影响,这些防空导弹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但却预示着防空导弹取代高炮成为地(舰)面防空主力时代的来临。大战结束后,在战争中饱受德军轰炸之苦的英国迫切需要有效的武器来保卫地面目标和水面舰艇。“海蛇”舰空导弹项目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思想及意义 (一)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空前的严重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为现代科技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而建立的前所未有的辉煌文明惊喜不止,也同时感受到了空前严重的全球性危机:  相似文献   
8.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08,(8):55-55
自找麻烦的安排;让自己送命的战果;杀人也收专利费;在鸡身上找答案;最忠实的海军“粉丝”;  相似文献   
9.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精于国际时局的英相丘吉尔当即放低了反苏的调门,声称愿向莫斯科提供援助。后者要求提供30个师,正困守孤岛的伦敦方面当然无能为力。莫斯科方面很快“降低”要求,提供喷火”式战斗机也行。丘吉尔实话实说,他也需要“喷火”保卫伦敦,如果是“飓风”战斗机还可以商量。于是双方商定,1941年10月至1942年6月,英国每月提供200架各型战斗机,其中绝大部分为“飓风”战斗机(有趣的是,其余战机主要是美国先前向皇家空军提供的P39和P40战机)。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欧各国相继沦陷,不少人纷纷流亡英国。比利时人维克多’德拉维利,每天以“不列颠上校”的名义,利用电台从英国向比利时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占领军。1940年末一个晚上,他在广播时以“V”字代表胜利的口号,发动人们在德军占领区内到处书写“V”,表示对斗争胜利的坚定信念。几天之内,在比利时首都和其他城镇的墙壁上、街道上、车辆上、电线杆上,到处都能见到用多种方法书写的大大小小的“V”字,就连德军的兵营、军官住宅区里也时有可见。后来,“V”字不胫而走,很快传遍欧洲各国。亲朋好友见面,也往往伸出食指和中指,打个“V”字手势,心照不宣地预示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就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喜爱打“V”字手势。许多妇女的胸针出现了“V”字式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