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61.
柳玉鹏 《环球军事》2008,(23):24-25
1942年夏天,德军对列宁格勒和勒热夫发起了春季进攻,并开始冲向克里米亚。而苏军则一片混乱的退往斯大林格勒。到1942年9月,德军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尽管苏联红军全线进攻行动遭到了重挫,但斯大林并没有改变这一策略。不过,由于遭到一些将领的强力反对,斯大林原计划发动的一些战争也未能得以实施。近日,俄罗斯《新闻时报》撰文透露这些未实施的战争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462.
春风 《环球军事》2008,(3):120-123
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护航航空母舰是一种给人带来惊喜的兵器。美国人建造它的最初目的是要消灭德国潜艇和运输机,但当战争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袖珍航母却令人刮目相看,从一种防御武器一跃成为进攻利器。  相似文献   
463.
猎杀伊52号     
二次大战期间,盟军最具作战能力的反潜单位是以l艘护航航空母舰和4~5艘护航驱逐舰所组成的“猎潜”小组。这些“猎潜”小组有航母的飞机作空中搜索,同时又有护航驱逐舰配合,所以有不少轴心国潜艇败在他们手上。“猎潜”小组最有效的运用方式是主动去搜索、猎杀潜艇,而不是等着敌人上门。不过,面对汪洋大海,如果漫无目的地搜索,是很难找到目标的。所以,“猎潜”小  相似文献   
464.
历史上,国际格局的转型往往孕育着原有强国的衰落与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就后者比喻道:新兴大国的崛起即"大国的喜剧",是指"作为先前世界领导国的追随者和主要伙伴,则有机会成为新的世界领导国."  相似文献   
465.
“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工作的奋斗目标是:——进一步精干军工主体,鼓励全社会各种资源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建立和逐步完善“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军品科研生产新体系;——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初步建立以股份制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军工经济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军民互动、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和引导军工企事业单位实行专业化重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初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66.
杨恩荣  何小喜 《国防》2008,(9):73-73
猪鬃是长在猪脊背上长而硬的鬃毛,可能很少有人会把它与战略物资联系起来,但它在战争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给军舰、飞机、战车刷油漆还是擦拭机枪、大炮的枪管、炮筒,都离不开猪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把猪鬃列为A类战略物  相似文献   
46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用战绩确立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航空母舰,也就成为众多立志成为海军强国的国家梦寐以求的武器。  相似文献   
468.
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邀请,日本海上自卫队“涟”号驱逐舰6月19日9时(北京时间8时)从日本广岛县吴市军港出发,于24日驶抵中国广东湛江港,进行为期5天的对华访问,属于来华回访。日本海上自卫队第四护卫队群司令德丸伸一少将任指挥官,随访官兵240人。访华期间,双方举行了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向四川地震灾区提供救援物资交接仪式;中国海军官兵与“涟”号驱逐舰官兵互相参观对方舰艇,开展专业交流和文体活动;日方舰艇向湛江市民开放。  相似文献   
469.
徐安强 《环球军事》2008,(15):38-39
二战期间,尽管日本建造的潜艇型号众多,但是日本还是使用了其他轴心国的潜艇。二战中,日本海军共获得了其它轴心国的8艘潜艇,德国的6艘,意大利2艘。这些潜艇的获得一是通过向德国输送各类战略物资、交换武器装备而获得,二是在德意两国相继宣布战败投降后,将在日本控制下的以东南亚为基地活动的6艘德意潜艇收笼而得。  相似文献   
470.
傅国辉 《环球军事》2008,(18):50-51
德国人是一次性火箭筒的鼻祖。他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制造的“长柄火箭弹”被世人公认为是最早的一次性火箭筒。虽然“长柄火箭弹”的射程很短,仅有30米,但是,其简单的结构和简便的操作方法使它得以大批量生产并广泛装备部队。至1944年年中,德军步兵部队每公里作战正面大约就部署了80-90具“长柄火箭弹”。苏德战争结束前,德国军工企业每月可生产100万具“长柄火箭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