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以装甲部队的闪电战闻名世界,有趣的是,德国人很喜欢用动物的名字为他们的各种装甲战车命名上,然而这些“凶猛”的家伙并没能给德军带来好运,只徒然留下了些笑柄而已。下面我们就简单浏览一下这个由“老虎”、“野蜂”、“猎豹”、“灰熊”、“老鼠”、“山猫”等动物构成的纳粹德国“动物园”吧。  相似文献   
92.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八日凌晨三时,我骤然醒来,外面大雨如注。我努力想接着睡,但是睡意全消,我起身读开了隆美尔的《步兵进攻》一书。我碰巧翻到记述一九一四年九月雨中交战的章节。这使我疑虑顿消,因为我想德国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  相似文献   
93.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人武部利用春节期间大量民兵集中返乡之机,在民兵训练基地开办法律课堂,提高了外出务工民兵依法维权和处理涉法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的几十年时间内,苏联海军一直坚持着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苏联海军曾试图以其潜艇优势去抗衡美国海军的航母优势。然而,在与美国的对抗中,苏联认识到缺乏航母及航母舰载机的海军毕竟难以有足够强悍的实力去跨洋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因而也就无法打造出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远洋舰队。那么,苏联/俄罗斯航母及其舰载装备在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发展之路呢?  相似文献   
9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成了陆战的主战武器,参战坦克达数万辆之多,这种局面促使着防坦克地雷迅速发展。战后坦克的发展更加迅速,多次更新换代,使其防护能力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提高近两倍。正因如此,也进一步刺激了防坦克地雷的发展。几十年来,防坦克地雷经过多次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96.
韩冠旗  王磊 《国防》2010,(3):42-42
连云港市利用高校应届毕业生返乡过春节这一有利时机,采取逐户逐人上门的方法进行征兵宣传发动,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参军热情。春节前,市征兵办联合市教育局整理出了2010年应届大专、本科毕业生花名册,逐级下发到乡镇(街道)和行政村。春节期间,基层单位征兵工作人员、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分片包干,采取“逐村、逐户、  相似文献   
9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展开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以核武器为重要标志的军备竞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全世界都笼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冬天”的阴影之下。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作出研发氢弹的决定,成为一项在整个冷战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8.
《国防科技工业》2010,(5):44-45
<正>为贯彻落实国防科技工业会议精神,发挥军用技术推广专项引导作用,加速军工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军工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0  相似文献   
99.
闻舞 《环球军事》2010,(1):56-5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是日美两国海军的舞台,航空母舰在这里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945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经无力阻止美军的进攻,几艘航空母舰损失殆尽,能在航母上起降的飞行员更是少之又戮为了挽回颓势,日军发动了惨无人道的自杀式攻击,试图以“一机换一舰”的方式,抵消美军的数量优势。  相似文献   
100.
力行 《环球军事》2010,(18):1-1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宣告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歼灭日军155万多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伤亡总数的75%以上。中国军民为此付出了伤亡5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