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党委带领机关干部深人基层一线调研,按照“明确分工、问题归类”的抓建思路,摸底数、察实情,精准对接各师人武部需求,为抓建措施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2.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在全面理解“大思政课”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促进多主体合作育人,以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为目标基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之间建立桥梁,促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3.
孙楠 《中国军转民》2024,(3):154-155
在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的时代,红色短视频日益成为高校思政课的优质教育素材。红色短视频天然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立体化艺术呈现效果,与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导向深度契合,在短视频用户人数逐年跃升的发展态势下更显示出了其内部蕴含的能够激发人们共情思维的强大影响力。把红色短视频与高校思政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全面达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4.
周瑾 《中国军转民》2024,(4):186-18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既能更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思政课堂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为思政课程开展提供了民族沃土。然而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师资队伍素质不足、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和融入环境协调性不足的问题,为此应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发教育资源和家校社协同发展对策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5.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课是关键,但是其他课程同样具有育人功能。“三全育人”理念旨在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的提出,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政课这一主阵地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强调其他任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协同合作,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政治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的提高,从实践层面推进了“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当前,高校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面临一系列的实际困难,这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深入和提升育人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高校应协同所有教师,深化对“三全育人”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构建全过程育人链,融汇全方位育人空间,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有序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6.
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的基础上,以心理资本为视角,提出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策略:乐观面对现实、增进教师角色认同;培育心理韧性、推进教师职业行为;提升自我效能、获得教师职业价值感;增强职业希望,促进职业归宿感。期待能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职业素养指的是将职业规范与业务锻炼相结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形成的一系列个性品质,是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执业者在职业范围之内所展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一方面要依赖于宏观的调控政策,另一方面需要职业院校在思政教育中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在当前的思政教育中还存在与职业素养强化存在不相契合的地方,包括目标定位失当、社会环境影响着思政教育的实效、教学方式使用不当,效果不强等问题,今后要从课前充分准备,将职业素养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将职业素养的培育贯彻到思政教学的始终,完善评价方式,科学回应社会影响等方面做出改善。  相似文献   
28.
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需要切合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要求,不断推动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培养出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治素质更好、技术水平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9.
黄珊  张涛 《中国军转民》2023,(18):104-10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尤为重要,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智能思政就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要想达到智能思政就需要通过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手段,准确了解学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应用,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化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智能思政。从分析智能思政的内涵入手,引出其现实价值与意义,进而针对性地从学校、课堂与教师三个方面提出相应举措,促进智能思政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0.
国防教育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理念下的重点教学内容。在高校实际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到思想意识,都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工作机制对学生做好引导工作,才能确保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因此,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确保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家国政治理念,从而真正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