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红军党支部的建设,是红军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而红军党支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却有着曲折的过程。"支部建在连上"是全党革命实践探索的成果,连政治主官兼党支部书记制度的改变不是源于"左"倾中央,而是源于朱毛领导的红四军,缩小党支部的权限则是中共中央照抄照搬苏联红军经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2.
《兵团建设》2016,(5):51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在他伟大而又短暂的一生中,严于律己,甘守清贫。正如他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既是方志敏的座右铭,更是他一生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方志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很严格,经常教育他们:"工农红军是人民的武装,是革命的队伍,我们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123.
黄维真  何荷 《国防》2016,(10):8-12
8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它开辟了抗日战争的前进阵地,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形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影响了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走向;以其为理想信念奉献牺牲、挑战生命极限的悲壮之举,创造了超越社会意识形态而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4.
周宝砚  李东松 《国防》2016,(10):13-16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特有的品质,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畏的革命信念、严格的纪律以及挺身而出的担当品质.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适逢习主席作出建设"四铁部队"和"四铁军委"的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对该书记述人物和事件的梳理,探究红军的"四铁军人"形象和"四铁精神"红色基因,希冀对现实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5.
褚银 《国防》2016,(10):17-21
红军长征途中,除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还有"通道会议"和"苟坝会议"也非常重要.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通道会议"就是这个伟大转折的起始点;而"苟坝会议"则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其不仅在法理上进一步巩固和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也意味着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了贯彻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26.
红军长征中的文艺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无形的思想政治武器。在长征过程中,面对险恶的形势,艰苦的条件和艰巨的任务,红军文艺工作始终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战斗中成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红军指战员及艺术工作者等以长征中广大官兵的实际生活和军事斗争为蓝本,创作出无数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种类繁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以大众化方式践行共产党的纲领,激励了军队斗志,扩大了政治影响,争取广了大群众。  相似文献   
127.
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真挚朋友、国际知名的美国传记作家、《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通过在延安为期4个月的采访,对中国红军一些高级将领的国家、民族观念,放眼国际的视野,党性修养,政治品格,道德风范,军事指挥才能,带兵用兵习惯乃至个人生活爱好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后写就的采访实录,以别样的方式诠释了长征胜利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8.
1935年,进入西南地区的中央红军与"追剿"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展开周旋。国民党军欲一举置红军于死地,红军则要在困境中奋力图存。遵义会议后重新执掌红军领导权的毛泽东,一开始并未找到最适合红军生存的途径。经过几次试探,他很快敏锐意识到红军不能与国民党军展开硬碰硬的较量,而是要审时度势,毅然决然选择最有利的生存道路。一旦固有思维消解,在崇山峻岭、国民党方面又各自为战的西南地区,前路就豁然开朗。最终,红军在金沙江脱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这一段历史充分证明,准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打破既有思维模式,对政治力量而言,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9.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最远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份,攻占60多座大小城镇,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 ,经过艰苦的努力 ,终于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在红军改编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 ,又注意策略的灵活性 ,没有因为红军改编、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而削弱以致脱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坚强领导 ,为坚持持久抗战 ,打败日本侵略者 ,夺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