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杨凯 《军事历史》2016,(6):28-34
东征是红一方面军主力落脚陕北后,第一次大规模主力尽出的战略性行动。东征前全党全军逐步统一了思想,摆脱了长征对东征山西的心理影响。红军东征期间或进或退,均处于主动,此次出击有力地补充了红军军力与军资。东征虽未完全达成预期的战略布局,短短的75天相关部署也未能全面展开,但已明显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些政策趋向。  相似文献   
182.
何雷 《国防》2016,(10):4-7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英雄壮举.在两年时间里,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尽千难万险,转战14个省,长驱数万里,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会师于陕甘,成功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长征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走好强国强军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183.
马沈  张秀芬 《环球军事》2008,(12):63-6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诞生了赫赫有名的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可是为什么单单没有红三方面军呢?也许大多数读者也会好奇,或者试图寻找过答案。虽然一些文章也试图对此给予说明,但是大多仍然解释得不是很清楚。让我们带您重读那段历史,还您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4.
在地处武陵山区的贵州省德江县,曾经是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这里战斗过的地方。几十年来,老区人民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开拓创新,穷则思变,克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等困难,积极支持武装工作,使老区人武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营院鸟语花香德江县人武部成立于1951年3月,过去人武部的干部职工长期在办公设施极为简陋的砖木结构的砖瓦房里上班,  相似文献   
185.
冯都 《军事史林》2008,(8):49-54
1974年江西永丰龙冈筹办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陈列馆,需要征集红军缴获敌十八师电台和红军创建无线电通讯的史料。笔者因此前往北京,在中组部招待所敬访了正在休养的中央军委通信兵部第一副部长刘寅,请他追忆当年在龙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朱德总司令在领导红军创办无线电事业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86.
姜新  叶青 《中国民兵》2008,(11):34-34
龙泉,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有“中华灵芝第一乡”的美誉;龙泉是革命老区,当年中共浙江省委第一部电台就架设在这里。“红军桥”、“红军棚”等遗址吸引着人们敬仰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7.
符容 《军事史林》2010,(3):12-18
一、瑞金组建 1933年春天,蒋介石调兵遣将,亲自部署,纠集起100万大军,调集几十架飞机,准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就达50万人。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参军参战的革命热情,充分发挥青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击队作用,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在宁都东固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88.
80多年前,随广西东兰农民自卫军参加百色起义、编入红7军第3纵队的壮族青年韦国清,在党组织和部队培养教育下,经历了革命战争的洗礼,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任红军干部团特科营长时,为红军长征胜利做出的非凡贡献,在人民军队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今略作介绍,对这位开国上将以缅怀。  相似文献   
189.
《兵团建设》2006,(12):43-44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近百万兵力,分东、西、南、北4路进攻中央苏区,妄图消灭中央红军,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加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被迫进行史称“长征”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90.
张军贤 《国防》2006,(7):80-83
王稼祥是长征实现从失败退却向主动转移的关键人物。1934年10月,王稼祥带伤参加长征。他积极提议召开会议,纠正中央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他对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他积极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红军军事行动。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王稼祥积极宣传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维护全党全军团结,同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终于使红军转危为安,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担架上的“阳谋”1933年4月,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王稼祥身负重伤。由于当时苏区医疗条件差,无法把残留弹片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