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21.
军人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其核心就是个人账户筹集比例的确定。军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要依照国家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紧密结合军队相关政策和军人职业特点,在兼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人实际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决定相关变量,确定合理的账户规模和分担比例。  相似文献   
422.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出三个波峰和三个波谷,这都是根据我国当时的防务任务和社会生产发展情况而确定的。从现阶段看,我军要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要确保21世纪国家安全,应适当提高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确定一个合理的规模。  相似文献   
423.
纯方位目标跟踪系统的可观测程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首先建立了纯方位目标跟踪系统的动态模型和一个最小二乘估计器,分析了该系统的完全可观测性。在系统完全可观测的条件下,引入可观测程度这一概念。文中定义了两种描述系统可观测程度的方法。它们都很好地反映了系统可观测程度随跟踪时间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纯方位目标跟踪系统往往是弱可观测系统,这正是系统跟踪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然而,文中表明的系统可观测程度同跟踪几何态势关系密切这一事实,又使得从己艇机动入手解决跟踪效果差的问题成为可能,就是通过极大化系统的可观测程度优化己艇的机动策略。  相似文献   
424.
本文讨论了Sp族中的些问题得到了三个有趣的定理,并提出了一个需进一步研究的猜想。  相似文献   
425.
在纯方位跟踪中,为确保可观察性和获得精确目标定位,观察器机动极为关键。本文用最佳控制理论来确定匀速观察器的航向,使从费希尔信息矩阵(FIM)导出的精度准则为最小。部分通过解析方法,部分通过数值迭代过程建立和解析出最佳机动的必要条件(欧拉方程)。介绍并讨论了最佳观察器机动的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426.
纯方位定位中的“Legs”机动方式与系统的可观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个等速直线运动段组成的观察站运动方式,称为“Legs”机动方式,所谓的纯方位系统是可观测的,是指系统在纯方位观察条件下,能唯一地求解出目标的运动参数。讨论了“Legs”机动方式,对纯方位目标定位系统可观测性的影响,建立了该模式下系统可观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27.
建立了一种将直接比较比例方法与模糊遗传算法结合在一起用于隐马氏模型参数训练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码本大小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码本较大时该方法效果要好于B W算法和Viterbi算法,码本较小时两种方法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428.
应用非线性H∞控制理论,在建立导弹与目标相对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拦截机动目标的鲁棒H∞制导律.这种鲁棒H∞制导律将目标的机动加速度视为有界的外界扰动输入,导弹的加速度视为控制输入,实现了导弹制导的鲁棒性.仿真表明,这种鲁棒H∞制导律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良好的拦截效果,能够有效地拦截机动目标.  相似文献   
429.
为了研究空间拦截末制导段的能量需求,对导航与测轨误差模式和空间拦截交会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建立末制导段仿真模型。使用Monte-Carlo法仿真,获得不同交会角下和不同拦截概率下拦截器所需的能量,并讨论了交会角和相对速度对拦截器能量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0.
基于变系数的变前置角导引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变系数的变前置角导引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从理论上给出了该导引规律的推导过程,然后对整个弹道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并对理论设计的导引方法进行数学仿真计算。将所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经典的前置角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终结论。从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