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根据非局部Euler梁理论建立了外部磁场影响下的黏弹性基体上纳米梁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模型。通过引入Kelvin黏弹性地基模型和洛伦兹力,得到了纳米梁的振动控制方程。基于Kelvin-Voigt黏弹性模型,给出了黏弹性基体上纳米梁在磁场影响下的固有频率解析解,并就多种典型情况进行了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利用传递函数方法对振动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纳米梁固有频率及相应振型的封闭解。以某单壁碳纳米管为例,计算得到了多种边界条件下纳米梁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并详细分析了非局部参数、磁场强度、长细比、阻尼系数及边界条件等因素对纳米梁振动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研究磁场作用下纳米梁在黏弹性基体上的动力学特性问题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72.
通过WD615.67行车用6缸柴油机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含有纳米铜材料的纳米复合添加剂对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影响,试验前后对发动机主要摩擦副尺寸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添加剂对发动机不同材料的摩擦副均有较好的抗磨效果,特别是在缸套等摩擦部位出现了“负磨损”,实现了摩擦副表面的原位动态自修复。添加纳米复合添加剂后有效地降低了比油耗,减少了机械功率损失, 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73.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作为战争中“知彼”主要手段的侦察监视兵器异军突起,充斥战场各维空间。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名目繁多的侦察卫星和样式怪异的侦察飞机,更使世人领教了超级大国侦察监视兵器的历害。然而,一项正在崛起的神奇技术却在昭示:这些大型侦察监视兵器已是末日黄花,好景不长了。这项神奇的技术就是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74.
杨诚 《云南国防》2001,(1):44-44
说起纳米武器,可能人们多少有点陌生,但是提及微型武器,恐怕就相当熟悉了。说通俗点儿,纳米武器要比目前的微型武器更微型化,性能更优越。它们有的像蝙蝠,有的像甲壳虫,不用时可以装在背囊内,用的时候便“撤豆成兵”,不仅可以绕山越水,而且能够穿堂人室。有了这样的袖珍兵器,士兵的作战和控制能力将得到极大地扩展,并且迎合了人们对战争低伤亡的追求。  相似文献   
75.
纳米技术作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项崭新技术,它是指在0.1-100纳米尺度上(1纳米=10~(-9)米)研究与利用原子和分子结构、特征及相互作用的高技术。其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在纳米的尺度上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纳米技术是多项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制造学等,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纳米技术已取得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成果,并正处在重大突破的  相似文献   
76.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作为以纳米这样的尺度对物质和生命进行研究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研究纳米技术的最终目的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它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等。被认为是世纪之交出现的一项高科技。  相似文献   
77.
采用沉积沉淀法,将金负载在复合氧化物载体MOx/Al2O3上,制备得到了Au/MOx/Al2O3催化剂的活性要高于Au/Al2O3催化剂.Au/FeOx/Al2O3催化剂能够在低于223K的温度下实现CO完全催化氧化.TEM图像分析表明,纳米级高分散的金颗粒是金催化剂高活性的前提,但载体的选择,以及复合氧化物载体中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选择,也会对金催化剂的活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采用超音速轰击技术(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SFPB)对调质态合金钢38CrSi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在材料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表面纳米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SFPB处理后,材料表层发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表面形成了晶粒尺寸约为15nm的纳米结构层,微观应变约为0.19%;表面纳米层的厚度约为20μm(晶粒尺寸〈100nm),纳米晶粒的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距表面40μm的范围内,高密度的位错墙和位错缠结将晶粒分为了尺寸为200~400nm的胞块结构,分析表明表面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为实现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CVD SiC)的超光滑抛光,采用纳米划痕试验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根据单颗磨粒受力对其抛光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材料特性、工艺参数以及抛光液pH值三个方面对其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的稳定抛光过程是磨粒对碳化硅表面的塑性域划痕过程;CVD SiC的晶粒不均匀与表面高点会降低晟终所能达到的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磨粒粒度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随抛光模硬度的增加而增长;抛光压强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与抛光模的变形行为相关,当抛光模处于弹性或弹塑性变形阶段时,表面粗糙度随抛光压强的增加呈小幅增长,而当抛光模包含塑性变形之后,表面粗糙度基本与抛光压强无关;此外,抛光速度和抛光液pH值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研究结论为CVD SiC超光滑抛光的工艺参数优化选择提供了定量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0.
基于表面等离子吸收的变色纳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颗粒聚集时,纳米颗粒溶液变换颜色,尤其是有害物质含量很少时,溶液依旧能变换颜色。此技术可以形成易用、便携的野战装备,能够准确和迅速地识别毒素、病毒和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