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4,(19):57-57
1940年,德裔美国公民威廉·塞伯尔德决定为联邦调查局(FBI)工作,成为联邦调查局的第一名双面间谍。在他的帮助下,联邦调查局逮捕了一批盗取技术机密,让德国轰炸机在侵略欧洲时获得优势的叛国者,为最终击败纳粹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62.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19):70-70
偏弹一发决出胜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军在凡尔登会战长达两个月之久,双方发射74000多万发炮弹,伤亡上百万名官兵,还未决出最后胜负。然而,一发偶然偏离射向的炮弹对战役结局起了决定作用。1916年4月初,在双方混战中,法军的一发炮弹打偏了,无意间击中德军的秘密弹药补给基地,—下子使德军的45万发大口径炮弹全部爆炸销毁。法军抓住这一偶然得到的有利战机,逐个炮轰德军的炮兵阵地,摧毁了所有的重型火炮,使得德军只能被动挨打而无力还手。  相似文献   
63.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1,(19):64-64
激战中的笑场时刻 1944年12月16日,美军第9装甲师的格林上尉指挥着一支后勤小分队在比利时李格维尔休整待命。次日清晨,一台美军推土机轰轰隆隆高速开过,司机大喊,德军坦克就在后面。格林上尉脑子转得快,盟军自打从诺曼底打出来,没遇到像样的抵抗,估计是这个兄弟昨晚多喝了几口,开推土机玩呢儿。  相似文献   
64.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1,(3):114-115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个轴心国的战犯均在国际法庭上获得了应有惩罚,但是这张法网远没有做到“疏而不漏”。在战争胜利后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出于争夺纳粹德国尖端科技人才的目的,将大批在战争中犯有罪行的纳粹战犯送往美国,为美国的军事和科技实力的增长贡献力量。而美国相关执法部门在明知这些人有罪的情况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将他们放人美国。  相似文献   
65.
二战期间,通过宣传材料大打心理战成为美国战略情报局最喜欢的武器之一。宣传战通常采用空投宣传单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缺陷。为了提高宣传对象看到宣传单的几率,盟军必须印刷大量传单。但即使印刷了足够的宣传单,大风、降雨或者被纳粹发现都会对宣传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6.
程刚 《环球军事》2012,(11):51-51
1942年,纳粹德军向莫斯科大举’进攻,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外围与德军展开了殊死较量,战况异常惨烈。这一天,连长谢尔盖奉命带着全连护送30名重伤员到后方医院。为了避开敌人,他不得不绕开大路,走山林小路。在这冰天雪地的极寒天气里,全连官兵抬着重伤员,艰难地在山林里穿行。出发前,每一名官兵都立下誓言,就算自己冻死在山林里,也不能放弃这些重伤的兄弟。  相似文献   
67.
张西成 《国防》2006,(3):71-71
最近,笔者读到一则关于指挥员“偷懒”的故事,颇受启发。那是1942年8月31日,蒙哥马利率领的英第八集团军与隆美尔统领的德军坦克部队在北非的战场上交战正酣。时值深夜,蒙哥马利早已熟睡,第八集团军参谋长德·甘冈火速向他报告军情,蒙只说了句“好极了!”并继续睡觉。而甘冈按预先部署出色地协调了各部队的行动,击溃了德军的进攻;接着,乘胜追击,一举歼灭了德军的非洲远东军。这则事例若发生在今天我们有些指挥员身上,恐怕他会彻夜难眠:仗都打起来了,还有闲心睡觉?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人们不禁要问:蒙哥马利司令缘何在同对手生死较量的战…  相似文献   
68.
王金龙 《国防》2006,(7):77-7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军以此为幌子偷偷向苏联边境调集军队,秘密部署攻苏行动,而苏军却视条约为“护身符”,几乎未做任何准备。1941年6月22日,德军出动190个师,约550万人,兵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猛攻,第一天便侵入苏联50多公里,致使苏军陷入困境。苏联的惨痛教训,让人想起孙子的一句话:“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换言之,任何时候都不可把安危寄希望于敌人的“不来”、“不攻”上,而要把基点定在己方充分准备、无懈可击、无机可乘上。战争的变数很大,并非以单方意愿…  相似文献   
69.
1915年4月22日,为改变僵持的战争形势,德军在比利时南部伊珀尔对英法联军实施了氯气攻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化学战。潘多拉魔盒由此打开。一、战争僵持,化学战应运而生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掠夺财富,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法、英、美、俄、意为首的协约国在欧洲战场上展开激战。经过3个多月的交战,双方在7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对峙了长达半年之久,为突破对方的防御,双方都在寻找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伊珀尔位于比利时西南部,是通往英伦海峡各港口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14年10月至12…  相似文献   
70.
在关于二战初期欧洲战场的轶闻趣事中,英勇的波兰骑兵用长矛向德军坦克发起的殊死冲锋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战争场景之一。通常的说法是,当时波军某骑兵旅突围时,由于不了解坦克的性能,用他们手中的长矛向德军的坦克展开了堂吉诃德式的进攻。德军见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用厚重的履带碾压波军。波兰骑士想像中的战场决斗化成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唐吉诃德的笑话被愚蠢地再现了。这一“长矛战坦克”的传奇得到了包括参战双方在内的广泛承认,有些严肃的历史纪录片中也采用了这种说法。1959年波兰拍摄的由罗曼·波兰斯基主演的反映骑兵生活的电影《罗特纳》,更对这个故事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反对的声音始终存在,当电影《罗特纳》公映后,一些参加过当年战斗的幸存老兵就公开发表不同意见,指出真相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