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在SINS(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与GPS(全球定位系统)组合传递对准时,航向角的可观测性较弱,经过卡尔曼滤波后,航向角误差虽有所改善,但仍呈发散趋势,针对GPS/SINS组合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动基座传递对准方案,依靠GPS测量信息进行速度匹配,完成动基座传递对准.该方案采用粒子滤波方法解决对准过程中的非线性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对准精度(1σ)可以达到东向失准角误差为5角分,北向失准角误差为2角分,方位失准角误差为6角分.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一种雷达干扰系统的设计方法.该干扰系统以线性调频(LFM)脉冲预警雷达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新一代小型雷达欺骗干扰机为应用背景.通过分析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形式和假目标参数的设定依据,结合以FPGA实现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的方法在调幅调相方面的优势,利用高性能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和FPGA,提出了一种基于DDS技术的线性调频脉冲雷达干扰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能够产生多个假目标回波信号,干扰雷达系统的正常检测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共面绕飞卫星的相对运动轨迹是一个椭圆,由于卫星受摄动力影响,其编队构形会发生变化.提出一种基于组合机动的队形保持策略,即在Hill轨道坐标系中,通过测量绕飞卫星相对位置,利用切向脉冲推力与径向连续常推力进行组合控制,消除相对运动椭圆中心的相位漂移.考虑地球扁率J2项摄动的影响,在队形保持中引入J2相对摄动加速度以提高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对共面卫星编队的空间构形进行有效保持.  相似文献   
46.
随着GPS在舰艇上的广泛应用和导航战的提出,详细分析了导航战中舰艇GPS的电子对抗技术,最后提出了一些舰艇导航对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7.
试图说明对单脉冲导引头可采取的干扰途径.通过分析双点源干扰系统对单脉冲测角系统的作用,说明了对于双点源干扰系统,若要取得有效的角度诱偏干扰效果,则2个干扰源间必须有足够的间距.最后指出,在实际电子战中,干扰单脉冲导引头时,饱和交叉眼转发器很难得到实际应用,而线性交叉眼转发器在电子战中可以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MIMU/GNSS组合制导技术的特点,并系统地介绍了MIMU的发展情况.列举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制导炮弹的研制和使用情况,详细说明了MIMU/GNSS在不同型号的制导炮弹中的应用,并对其关键技术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9.
对雷达的全极化欺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3种针对单极化假目标的鉴别算法,针对单极化干扰的缺陷,提出并分析了一种干扰极化测量雷达的新技术——全极化干扰,介绍了全极化干扰技术的工作原理,并详细分析了全极化干扰机关键部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50.
作战仿真系统中高性能随机数发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作战仿真系统对随机数发生器随机性、鲁棒性、周期和效率等的苛刻要求,采用组件技术,开发了素数模乘同余组合发生器。该随机数发生器生成的随机数,其分布类型、参数和独立性经检验满足要求;其周期长达10^18,且不受种子的影响。该随机数发生器采用的算法经过优化后,运算速度提高了近40%。研究成果解决了仿真作战过程随机性的难题,为多样本的并行仿真、仿真结果置信区间的得出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仿真系统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