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以水下无人潜航器为航渡过程中的大型水面舰艇构建对潜防御屏障为出发点,研究无人潜航器兵力需求问题.根据大型舰艇水下威胁特点,提出无人潜航器兵力配置的基本要求;基于敌我双方兵力机动要素分析,定义潜艇攻击阵位线和无人潜航器最迟警戒线,并通过解析计算得出表达式,求得无人潜航器最迟警戒线周长,估算无人潜航器最小需求数量.根据建模...  相似文献   
62.
三年来,按照温家宝总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任务"的要求,各承研承制单位克服了众多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突破了奔月轨道设计、三体运动控制、远距离测控通信、月食影响应对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月球卫星研制、运载火箭可靠性增长、测控系统USB与VLBI系统融合、地面应用系统两个大天线和发射场改造等工程的研制与建设工作,开展了从各单位直至全系统的各方面验证、对接试验和系统综合演练。  相似文献   
63.
导弹引战配合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战配合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引战配合设计涉及到导弹和武器系统的多种参数 ,在导弹方面主要是引信和战斗部的总体参数 ;在系统方面主要是交会参数 ,如导弹速度、弹目交会状态 ;就目标方面主要是目标速度和目标几何尺寸等。引信和战斗部的总体指标选定以后 ,一般不再改变 ,交会参数和目标参数对引战配合设计是客观的输入参数 ,一般由理论弹道计算给出 ,在地面条件下 (靶试前 ) ,对引战配合设计的修正和验证工作主要体现在启动区的获得验证方面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拦射攻击方式的矢量图和矢量方程,解算了某型飞机采用拦射方式发射中距雷达制导导弹攻击空中目标的工作式,推导了超低空和超高空目标的拦射攻击算法,并给出了拦射攻击的操纵程序及相应的平视显示器拦射攻击画面。在推导拦射工作式时还考虑了目标角坐标和距离等参数进行了数字滤波处理以满足实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介绍了全息术及全息光学元件,并分析了其在军用装备方面的应用实例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66.
本文讨论了电子电路进行容差分析设计的技术方案。以某炮射导弹电路为例进行容差分析,深入研究了容差分析结果对电路工程化批量生产的指导性,为提高电路可靠性、实现工程化、降低成本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7.
《现代军事》2008,(4):15-15
2008年2月26日。印度进行了首次海上潜射弹道导弹试射。试射的K-15导弹可携带核弹头,将装备印度正在研制的核潜艇。印度国防部称.导弹的成功试射,使印度潜射弹道导弹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不仅将推动印度“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而且为印度谋求二次核打击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2007年12月25日一天,俄罗斯接连发射两枚弹道导弹,其中包括从位于巴伦支海水域的“图拉”号核潜艇上发射一枚RSM-54(北约代号SS-N-23“轻舟”)潜射弹道导弹,以及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一枚RS-24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发射都取得了成功。俄罗斯最近表示,在2008年将至少试射11次洲际导弹,2009年后的试射频度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倍,从而”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俄罗斯核威慑力量都不被削弱”。  相似文献   
69.
根据100mm和105mm炮射导弹武器系统的射击特点和工作状态,分析了炮射导弹远距离射击时影响命中概率的主要因素,对武器系统炮射导弹射击命中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根据技术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控制影响命中率的误差源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0.
实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必然选择。工程带动了航天技术的整体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推动作用,同时还是一个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工程。团结合作,大力协同,是工程圆满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