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X-37B近年来的一系列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美国在小型、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其进一步改进并最终达到实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2.
主人公小传张利锋,1972年7月出生于山西宁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在读)。199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晋城市城区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城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在担任晋城市城区国防动员会主任期间,用真挚、朴实的行动在太行南麓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爱武新曲。  相似文献   
193.
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在绕月探测工程实施过程中,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严细慎实、不懈探索、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为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8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全国妇联决定,授予7名先进个人和3个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本刊选登其中几个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以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和高贵品质,激励国防科技工业职工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194.
2007年,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探月梦终于实现。为满足月球探测任务的需要,"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了称为有效载荷的各类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的绕月探  相似文献   
195.
回:探月的飞越——九天揽月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月球进行探测,去不易,回更难。在几十万公里外的太空,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有去无回,这就是探测太空的严峻挑战。不过,面对这种挑战,人类的回答是:决不停止探索的脚步!  相似文献   
196.
在发射和奔月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致电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再接再厉,继续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大力协同,扎实工作,确保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曾培炎、郭伯雄、徐才厚、曹刚川等领导分别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现场指导并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97.
美国是公认的太空强国,拥有太空中60%~70%的军用资产,目前在轨的约900颗卫星中,属于美国的占了一半以上。然而,据美国《防务新闻》11日报道,美军还正计划考虑联合北约成员国,在地球低轨道发射100颗小型战术卫星,加上其在高轨道运行的大型侦察卫星,打造出立体的卫星侦察体系。  相似文献   
198.
《国防科技》2007,(4):F0002-F0002
2007年3月8日晚10时10分左右,美国“宇宙神-5”火箭携带着“轨道快车”“双胞胎卫星”和其他4颗小型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军用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美国空军此次“派遣”、“轨道快车”进入太空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卫星自我修复和太空掳夺敌方卫星试验。该试验一旦获得成功,不但可以提高和延长美军间谍卫星的生存能力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美军卫星的太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99.
为适应深空探测的应用需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深空飞行器定位的可行性问题备受关注。针对探月飞行器月球公转轨道上的GNSS定位问题,以高轨道飞行器GNSS定位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多系统联合定位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了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密度比为15dB-Hz的弱信号捕获门限下,各系统联合定位时波束主瓣和旁瓣的可用性,同时对各系统联合情况下的精度因子值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接收到的卫星天线辐射的主瓣和旁瓣信号均高于载噪比门限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三系统或四系统的联合能满足实时定位条件;而旁瓣损耗不加以补偿时,接收信号载噪比低于门限并导致任意联合方式均无法完成定位。各系统联合的精度因子分析表明:单系统或双系统联合的几何精度因子变化剧烈,四系统联合相比三系统联合的几何精度因子下降16.93%;三系统联合定位方案中,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联合方案的几何精度因子值变化最平稳,为最佳选择。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为探月飞行器定位技术研究和星载多系统接收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0.
<正>于敏档案盘点: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26年8月出生于河北宁河(今属天津),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高级科学顾问等职。2015年1月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