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华北民兵》2011,(8):48-48
  相似文献   
992.
深化民兵军事训练改革,转变民兵"双应"能力生成模式,是提升民兵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当前民兵军事训练的形势任务,把握民兵军事训练特点规律,确立"以应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应战能力训练为支撑"的思路,按照"双应"任务需求,以信息化为主导,模块合成组训,打造区域性综合民兵训练基地平台,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联训联演联保新路径,转变民兵"双应"能力生成模式,提高民兵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3.
994.
为打赢未来海上信息化战争,作为舰艇编队盾牌的舰空导弹必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主要研究了国外舰空导弹作战体系发展和美军"网络中心战"思想,提出了必须尽快发展具有实战能力的舰载和空中平台装载的舰空导弹协同作战系统,提高舰空导弹的信息化水平,研究相关的信息对抗手段及电子对抗装备,确保舰空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部队遂行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维稳处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必然受到新兴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996.
骆源 《政工学刊》2011,(11):8-9
开栏语:按照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关于搞好海军护航三周年宣传工作通知》要求,本刊特开设"中国海军护航三周年"专栏。从2011年第11期至2012年第1期,集中配合护航行动三周年纪念活动,从政治工作视角,宣传刊发护航行动取得的成果经验、理论研讨文章、典型事迹、官兵随笔感言和图片摄影报道等,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97.
刘建辉 《政工学刊》2011,(12):23-23
广泛的信息网络和先进的信息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资源。推进政治工作信息化,既要"借鸡下蛋",更要"养鸡生蛋",必须立足现有条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构建完善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998.
当前,部队内部网络存在普及率低、覆盖面过窄、信息量过小等问题,吸引力、影响力不强。要高度重视,防止"移网别恋"。各级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搞好顶层设计,加快硬件建设力度,扩大信息容量,自觉把内部网建设纳入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中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让内部网吸引住官兵的眼球,减少其对互联网的依恋。  相似文献   
999.
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和高科技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建设一支现代化、信息化消防队伍的重要标志之一。移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能够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指挥工作进行优化和程序化、规范化,实现以信息平台为载体,以可视化现场图资料采集为源泉,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指挥协同为目标,使灭火救援指挥工作的"业务流"与"信息流"高度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灭火救援指挥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推进消防工作改革向纵深发展,使网上作战指挥引导实战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00.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技术力量,也是消防部队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消防部门要以信息化科技手段规范队伍管理,完善监督程序,提高执法服务水平和部队战斗力,推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对目前消防部队投入使用或在建的信息化项目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归类,提出了"系统化"的构想和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