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张伟  曹艺 《政工学刊》2012,(3):32-33
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在部队训练、演习和完成其他重大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基层建设实际看,装备技术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与武器装备的更新发展、与基层作战部队战备训练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12.
李响  邢清华  夏璐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4):98-102,107
针对多无人机执行对地攻击作战任务的背景,建立了编队对地攻击模型,提出了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编队配系优化方法。在考虑多机协同作战因素下,构建了编队目标分配的基本模型;以探测、识别和杀伤为基本过程,构建了攻击过程模型;以空袭方付出代价、防空方毁伤程度和作战效率为依据,构建了目标函数模型,分析了模型中中间变量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原理,研究了编队配系优劣的评价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已有的资源约束条件下,给出编队的最优配系方案。  相似文献   
513.
196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了代号为"718工程"的研制计划,七○八所承担了综合性远洋测量船队的方案论证任务,并于1979年完成了"718一期工程"计2个编队5型12艘船的研制。1980年5月,以"远望"号主测量船为核心的十几艘舰船组成的混合编队远航太平洋公海海域,开辟了中国第一个海上试验靶场和跟踪测量站,圆满地完成了我国洲际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再入段和落点测量以及打捞回收数据舱的任务。在此基础上,上世纪90年代,七○八所设计了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远  相似文献   
514.
文章提出了美航母编队电子防空体系概念,简要介绍了美航母编队电子防空体系的要素构成,并对其作战防空区的划分进行阐述,分析了美航母编队电子防空体系作战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15.
针对现代海战中突袭目标的特点,给出了舰载预警直升机在编队对空预警中的作战使用原则,在分析舰载预警直升机空间几何关系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巡逻线长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个参数对巡逻线长度的影响。为舰艇编队预警探测以及指挥决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16.
这里是中国海军作战软装备发源地,第一个舰艇作战软件、第一套舰艇作战软件系统……第一套舰艇编队作战软件系统就诞生在这里。这里是中国海军惟一的水面舰艇作战软件研制基地,从这里“出炉”的作战软装备,已成为我舰艇战斗力跃升的“倍增器”。这里是中国海军舰艇作战软件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从这里走出的大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已成为海军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这里就是军中“硅谷”——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作战软件研究中心。勇做探路者——中国“芯片”横空出世如果把一艘军舰比喻成一座高科技城堡,那么作战软件就是这座城堡的核心“芯片”。…  相似文献   
517.
对水面舰艇编队采用超视距反舰导弹进行饱和攻击时,需要计算所需导弹数量。文章通过交战模型原型和损伤积累目标毁伤规律的分析,逐步建立超视距导弹对水面舰艇编队攻击作战的概率计算模型,以确定发射导弹数目与目标毁伤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18.
舰艇编队对空防御队形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海上机动编队中防空舰的位置配置对舰艇编队拦截目标效果的影响,通过舰艇对来袭目标拦截概率的推导,建立了被掩护舰的生存概率模型,从而提供了一种解算编队防御队形最佳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19.
这是一位随海军编队出访北美的军官,在往返远航13400余海里的太平洋上摘记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520.
本文主要论述由微小卫星组成区域性(纬度有限和经度有限或无限)移动通信系统总体方案;中轨道(10000km左右)或低轨道(1000km左右)最佳星座轨道设计及发射组网研究;地面终端为手持机的微小卫星移动通信方案。通过对三项内容的综合,最终达到以确定区域手持机为终端的,投资最佳的实时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