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的“小实践观”对实践本身缺乏深入具体的系统研究,已不能适应日益发达的当代实践及其科学发展。本文提出建立大实践观,认为:《实践论》中关于实践的主体性、广泛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等基本思想为我们建立大实践观提供了指导;大实践观认为,实践是生态、经济和人类本体,物质、技术和精神,宏观、中观和微观构成的多维复杂矛盾运动系统。从统一的物质进化的观点看,实践系统具有从与人类关系近缘的低能高级层逐渐向高能基础层推进的层次的反控递进发展规律;从大实践观看,传统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是“三统一”的,真理的标准也是有复杂层次性的。  相似文献   
32.
从实践的整体观点出发,可把哲学精神的特征概括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总体方式,即认知方式(认“真”)、评价方式(求“善”)、审美方式(审“美”)的综合。由此对东西方哲学的发展作了重新评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真善美统一作出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