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江军  朱锋  程明 《国防》2009,(12):55-55
装备器材是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预备役部队要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就必须构建完善相应的装备器材保障体系。在2008年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装备器材落后、专业装备器材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应急行动效果。这个教训应该牢牢记取。要按照“军民结合、  相似文献   
13.
王大功 《国防》2009,(12):56-57
信息时代,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是民兵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任务所需。必须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全面加强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魏平 《国防》2009,(12)
通常,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是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统一领导下,与地方应急力量联合进行的.因此,必须着眼增强整体行动效果,健全军地联合行动体系.要依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建立军地结合、党政结合、上下贯通、权威高效的军地联合指挥机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任务和职责,理顺组织指挥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指导理念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中既有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也折射时代的演进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联合国维和行动产生初期遵循绝对中立理念,冷战后准军事介入阶段带有明显的隐性强权理念,反恐时代则对维和理念演变产生了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74年1月19日,人民海军在海上民兵和渔民的支援配合下,对入侵我西沙永乐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了英勇的自卫反击作战,击沉敌护航炮舰一艘,击伤敌驱逐舰三艘,协同陆军收复了被南越侵占的甘泉、金银和珊瑚三岛,粉碎了南越当局的侵略野心,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和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7.
上期我们对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及其各国海军的可能行动样式,进行了探讨与磋商。本期,我们还接着这个话题,就护航和反海盗行动继续探讨。毋庸置疑,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索马里护航行动“师出有名”,并获得了国际上和法律上的合法依据。但是,平心而论,各国海军在护航行动中存在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当代海军》2009,(7):77-80
近年来,随着美国海军的军事。战略转型,在敌国浅水海域和近岸机动作战这一濒海作战模式已被许多国家所认同。军事专家认为,在这样的作战行动中,小型、超小型甚至微型无人机将有大行其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谭顺谋  程刚 《环球军事》2009,(15):36-39
二战末期,以美国军队为首的盟军曾计划对日本本土展开一场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代号“没落行动”,希望借此迫使日本投降。后由于美空军先后对日本广岛和长崎实施核轰炸,日本遭受重创,同时苏联对日宣战,最终日本被迫于1945年8月中旬宣布无条件投降,部署周密的“没落行动”也无疾而终,成为战争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基础,尝试将模糊信息引入方案决策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法的多因素模糊的行动方案评估模型与方法,并结合一个行动方案(COA)评估的实例,介绍了该模型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