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凌峰  叶万勇 《国防》2013,(6):25-28
经历了五年前汶川"5·12"抗震救灾的严峻考验后,四川省国防动员应急力量在不懈探索进取中攻坚克难,在勇担应急大任中摔打历练,在紧贴使命任务中转型发展,实现了能力素质的长足进步和质量效能的显著跃升,其对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特殊地位和不可替  相似文献   
12.
以2008年四川“5·12”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警卫任务为例,对重大自然灾害警卫任务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抗震救灾警卫工作经验。探求重大自然灾害警卫任务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警卫任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自然灾害多发,造成损失严重,部队基础设施自然灾害毁损修复经费管理面临不少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于该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应区别于其他的预算经费,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理念、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予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黄彬国 《国防》2010,(6):44-45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力量源泉。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恐怖活动、严重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边婷婷的话: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物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地震、干旱、洪水等这些无法预测的灾害考验着人类的生存能力,武装力量无疑是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主要力量。然而在这些绿色的身影中,民兵预备役人员又以其自身的特点和长处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期针对近来多发的几大类自然灾害,着重探讨一下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各种救灾抢险中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志军 《国防》2010,(12):40-41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特点,提出了"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的要求,为武警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与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从南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再到舟曲泥石流和洪涝灾害,每临灾难,人们首先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军队和武警部队;每当大灾降临之时,都是武警部队用兵之际。由于领导体制的双重性、部队分布的广泛性和履行职责使命的特殊性,武警部队历来都是驻地抢险救灾的先遣队和主力军。新世纪新阶段,武警部队不仅是执行执勤处突反恐任务的主要力量,也是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重要力量。因此,适应武警部队职能使命拓展的需要,加强抢险救灾训练,提高应对多种灾害的能力,已成为武警部队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恐怖主义、宗教问题、贩毒走私、重大自然灾害和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各国军队的任务职能不断拓展,军事装备的非战争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各国陆军炮兵防空兵为统筹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需求也提出并施行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的思路,政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和汶川抗震救灾等实践证明,国防后备力量具有要素齐全、功能多样、组合灵活、专通结合、军民互补、全域布局、条块贯通的优势,可以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地域广泛、力量使用多样、任务环境复杂、涉及经济社会多方面的特点,能够快速高效地发挥作用,以弥补常备力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石晓 《国防》2009,(11):10-11
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领域面临的一项紧要课题,其主要内涵是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大局出发,把军地分散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在提高国防动员应战核心能力的同时,全面增强平时应对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0.
党国际 《国防》2009,(11):12-14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恐怖破坏活动、群体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呈多发态势。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活动中,不仅要启动政府主导的危机应对机制,还要经常涉及武装力量的使用和国防潜力的动员,需要启动国防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