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深刻指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它对做好战争准备、提升军队作战能力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曾冉 《国防》2010,(1):31-33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和国内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潜在安全隐患逐步显现,加之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国防动员系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3.
钟磊  白建升 《国防》2010,(6):28-29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家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地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非战争因素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甚至超过战争的危害,世界各国对突发事件的预期逐渐超过了对战争的预期。温家宝总理在国家国动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提高应对各种危机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4.
7月上旬以来,贵州省遵义市普降大雨.其中习水、桐梓、务川、绥阳、正安、道真等县发生持续强降雨,导致部分县城;乡(镇)因河水暴涨街道被淹,并引发泥石流、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遵义军分区立即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紧急组织5000名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抢险救灾。  相似文献   
75.
胡锦涛主席在出席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时强调指出,要继续扎扎实实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I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6.
德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暴雪,洪灾、飓风、冰冻时有发生。正因为如此,光德国民间的救灾组织就有三十多个,仅在联邦公民保护和灾害救助署登记注册的志愿人员高达120万。一般情况下,德国国防军不会轻易出动参与到救灾行动中来,但是在重大险情出现的时候,其又会义不容辞地冲在前面。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军队作为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其参与抢险救灾行动、遂行应急救援任务已成为我军非战争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认清我军应付突发事件,遂行应急救援任务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实际困难,发挥我军在救援行动中的应急功能,提高军队遂行应急救援任务、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大。不断提高应急抢险能力.更加积极有效地完成抢险救灾任务.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必须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快捷高效指挥抢险救灾往往参加力量多元,组织指挥复杂,指挥关系交叉,指挥协调难度大,要使军警民各职能单位一体化联动,就必须建立抢险救灾联合指挥机构,才能确保救灾行动协调一致。一是要建立联合指挥部。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驻地党委政府和各军警单位主要领导参加,负责对各种抢险救灾行动和突发情况的应急指挥,使各项工作做到统  相似文献   
79.
今年以来,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依托国有大型企业建立民兵应急救援队伍的方法路子,在五粮液集团公司成立了由8支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成的五粮液公司民兵应急救援营,收到了良好的军事、经济效益。一、围绕为什么建,在认清形势任务中摸索方法路子宜宾市地处三江交汇口,紧邻云南、贵州,是西南交通要枢,具有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的特点。军分区部队处突维稳、抢险救灾任务重,兵员动用频繁,建立一支平时能应  相似文献   
80.
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党的十七大对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深刻认识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特点,贴近实战,不断提高应急能力,才能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一、提高把控全局的能力,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经常性。近年来,国内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