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机动作战对炮兵提出的新要求,根据炮兵战术理论和实际作战流程,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自行炮兵机动作战转移决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评定自行炮兵实施火力支援时的机动作战效能模型,反映了不同作战强度下自行炮兵能够有效进行火力支援的时间均值,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可供参考的相关战术结论。  相似文献   
32.
为解决可见光侦察条件下的伪装问题,对其被发现概率及伪装对策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自行高炮被发现概率进行量化计算,根据公式及函数图像,从量化角度提出伪装对策,从不同角度对自行高炮的伪装措施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可为提高自行高炮伪装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本文概述了迫击炮的主要问题及其今后发展的趋势。文章重点论述了西方国家发展自行迫击炮及制导迫击炮弹的情况以及在增大射程、提高射速、改善精度和对付装甲目标等方面的动态。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自行反坦克炮用途、组成与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应用WSEIAC系统效能模型,推导了系统可用度向量、可信度矩阵与固有能力向量的计算公式,建立了以可靠性与维修性为基础的自行反坦克炮系统效能模型。  相似文献   
35.
本文叙述了几种瞄准线稳定方案的特点;通过在瞄准线坐标系内目标运动规律的描述,揭示了稳定问题的实质;推导了陀螺反馈二维稳定问题的误差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6.
自行高炮光电火控半实物仿真系统技术实现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行高炮光电火控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途径,提出了光电火控系统仿真试验的技术实现途径主要取决于目标模拟方式的观点.描述了图像注入式、屏幕反射式和准直投射式等3种目标模拟方式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光电火控系统性能指标鉴定试验的特点,深入分析了3种方式的优缺点,认为屏幕反射式和准直投射式适用于鉴定试验,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可优先发展准直投射式.  相似文献   
37.
1.战鲁锹之所以排名兵器谱第一,原因有三:一是占了一个军字,杀敌冲锋责任重。二是体积小,便于携带,在掩体构筑上,更是战士们的最爱。三是关键时刻最贴战士心窝窝,煎出的鸡蛋喷香又解饿。  相似文献   
38.
参与我国155军工外贸项目工作,多年坚持走基层,使我深深感到,"走基层"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减少指挥失误的良药PLZ45—155自行炮武器系统是当今中国兵器工业乃至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地炮武器系统之一,是中国数字化炮兵的先驱。它曾获得国内火炮领域内最高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出口科威特、沙特、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缅甸等多国。我曾参与155军工外贸项目的工作,  相似文献   
39.
台湾通过军购、仿制与自主研制 3种模式发展导弹武器,已拼凑起庞杂的导弹武器装备,并随着装备战略的变化,正在重点发展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40.
随着非对称战争、局部低强度冲突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增多,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反恐作战中,迫击炮因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而深受世界各国陆军部队的青睐。目前世界各国发展的迫击炮中,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更为流行,而英国的120-AM S系统、法国的2R2M系统、德国的“鼬鼠”2系统和瑞典的AM OS系统等四款堪称是欧洲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系统的主流,正走红于国际军贸舞台。那么这四款迫击炮中谁是强者,谁是庸者,谁是弱者呢?下面我们就从研制情况、火力性能、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等方面对这四型迫击炮作一比较。一、研制情况1、英国的120-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