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分析了传统模拟方法实现单边带调制的不足,给出了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实现单边带调制的实现方法,并分析了其中的正交调制、内插技术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以TI TMS320 芯片为核心的数字式单边带调制系统.与模拟调制法相比,该电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2.
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逆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逆控制系统,并对最小相位对象和非最小相位对象分别用此系统建模,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逆控制系统的收敛速度快,抗干扰性能好,而且得到的稳态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83.
刘芳  刘浩 《政工学刊》2005,(9):17-19
民族精神对战斗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酵母和内在基因,也是军队战斗精神不断升华发展的强大动力。民族精神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形成的群体性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整合过程中,经过系统地提炼和升华、丰富和更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本民族特有的表现相对稳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它代表着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格追求,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也是人们为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84.
姜蔚 《防化研究》2005,(1):91-91
数字用法包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5.
王玉坤 《现代军事通信》2004,12(3):12-14,19
本文全面介绍了干扰分析技术在自适应跳频通信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固定干扰和有规律非固定干扰的识别及预测。最后总结了所述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6.
反舰导弹入射流的数字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反舰导弹攻防对抗模型时 ,通常假设反舰导弹的入射流为POISSON流。根据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实施方式和反舰导弹射击方程 ,建立了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时各枚反舰导弹进入目标舰对空导弹有效射程内的时间间隔模型。经仿真不同发射平台、不同编队形式的饱和攻击 ,发现反舰导弹进入舰空导弹有效射程内的时间间隔不是POISSON流 ,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基本服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87.
地形通视性算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地形上两点间的通视性查询效率,满足仿真系统实时性要求,对通视性算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算法与现有算法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精度和计算效率是满足仿真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8.
189.
多频段多波束多系统共用跟踪天线——伦伯透镜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伦伯透镜天线的原理、性能、研制和应用。重点说明它的宽频带、宽角扫描和多波束特性。指出该天线可用于固定或移动节点站,供不同通信系统共用。各通信系统的频段可以不同。由于天线的多个波束可以独立控制,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各自的波束同时对几个方向的目标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190.
本文研究了跳频频率自适应系统的收敛性与受扰频率的替代方式。给出了系统收敛时间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比较分析了受扰频率的两种替代方法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进行了相应的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