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用于加工铝合金、镁合金零部件的AISI H13热作模具钢因其恶劣的服役环境,现已表现出低寿命的致命缺陷.激光加热淬火工艺因兼有表面强化、残余应力低及与基底保持高的结合之特性,使AISI H13热作模具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激光熔覆合金化工艺因具有较强的表面可设计性与使用可靠性,使AISI H13热作模具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热喷涂工艺具有流程短且涂层可设计性等优势,但因涂层与基底呈弱结合之状态,因此应在成分与工艺上进行涂层与基底之间热匹配设计,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高性能化与长寿命化之需.  相似文献   
142.
采用循环追踪算法解决编队航天器交会控制问题。建立并推导了线性循环追踪算法和非线性循环追踪算法数学模型,提出了绕飞平面采用循环追踪控制,绕飞平面法向采用比例微分进行振动抑制的编队交会控制律。基于脉冲推力方式,对绕飞平面分别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循环追踪的三航天器编队交会控制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循环追踪的控制方式可满足编队航天器交会控制要求,航天器按顺时针运行轨迹交会于初始位置决定的参考中心,三航天器间相对距离、相对运动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速度增量消耗较小,为航天器编队构形控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3.
由于存在各种高频内部扰动,高精度航天器通常需要进行隔振设计,而被动隔振装置被广泛采用。在被动隔振装置设计中,抑制共振响应峰和隔离中高频振动存在很强的冲突性,需要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以传递函数共振峰幅值和中高频衰减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D)对单级和两级级隔振装置进行多目标优化的设计方法;最后,对某空间隔振装置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4.
简要综述了异形表面技术和遮弹层技术抵抗钻地弹的一些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异形表面遮弹层的设计构想,并采用ANSYS软件对高速弹对该新型遮弹层侵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异形表面遮弹层能比传统的遮弹层更有效地改变钻地弹的攻击角度和降低其竖向钻地速度,尤其能使高速弹的钻地速度发生显著的衰减,这对防护工程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分子自细装在当今学术界已成为一项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从自组装的提出至今,经过各国科学家和学者的不懈努力,研究工作已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分子自组装在生物工程技术上的建模、分子器件、化学传感器、表面工程以及纳米科技领域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但在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综述了分子自组装技术及其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包括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及成膜机理、类型、特征;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的进一步功能化;重点介绍了自组装技术在免疫传感器表面固定抗体(抗原)分子的应用。最后,对分子自组装应用于免疫传感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对小尺度矩形截面风洞内时均速度、湍流度、湍动能等湍流特性的测试,研究了基于该类风洞开展壁湍流相关技术试验的可行性,并以沟槽表面流场为例进行了测试验证。该风洞试验段截面尺寸为400mm×100mm,试验中瞬时流速的测量采用配置单直丝探针的IFA300恒温式智能型热线风速仪。试验数据处理时,壁面摩擦速度的计算采用基于对数律公式的拟和计算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小尺度风洞在较低风速下即可实现充分发展的湍流流动,且不同风速下试验段内湍流特性均与充分发展壁湍流边界层基本一致,可方便地应用于特种表面减阻等壁湍流相关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7.
本文以华光阳图型PS版为研究对象,以论证涂层测厚仪测量感光层和氧化层厚度是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前提,以正交实验法确定晒版最佳工艺参数为基础,通过实验找到了PS版的感光层和氧化层总厚度对印版面积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达到晒版质量最佳厚度范围,对PS版生产企业和印刷制版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8.
浩瀚苍穹,璀璨群星,共同见证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的精彩对接。北京时间11月3日1时28分,神舟八号上的对接环触到天空一号对接机构;1时36分,两个航天器成功对接。为了这7分多钟的完美一瞬,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参与奋斗了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149.
由于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工作空间和飞行时间有限,科学家们开始追求一种能在近地轨道上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并承担多种复杂任务的航天器,结果促成了空间站的诞生和发展。自1971年以来,建成运行并已坠毁的空间站共有九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16国共建的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50.
满载着中国人梦想和骄傲的神舟六号飞天圆梦,在这令世界瞩目、让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日子里,对载人航天有着特殊感情的哈工大人更是倍感骄傲——在神舟六号研制与发射过程中,多位哈工大校友担纲领军人物,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试验大队队长许达哲,神六副着陆场总指挥吴年生,“KM6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设备”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还有一大批分系统负责人和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都为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