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31.
《现代舰船》2012,(8):36-37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成立于1978年10月,主要担负着我国运载火箭、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飞行试验海上测控、通信与打捞回收任务。该部航天远洋测量船队由"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远望四号"、"远望五号"、"远望六号"6艘"远望"号船组成。2010年,"远望一号"船退出  相似文献   
832.
通过分析航天测控调度问题的测控需求,建立了航天测控调度0-1整数规划模型,运用拉格朗日松弛方法对模型中的任务约束和设备约束进行了松弛,运用次梯度优化算法求得了航天测控调度问题上界,同时得到了决策变量对应的拉格朗日权重,可以作为决策变量在最优解中是否被调度的启发式信息,对拉格朗日权重进行分析,提出了求解问题可行解的拉格朗日启发式算法。最后,通过对两个场景的试验分析验证了拉格朗日启发式算法所求可行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33.
, 《中国军转民》2012,(11):54-55
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与长征火箭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企业。公司技术实力雄厚,注册资金12亿元,现有员工三百余人,本科以上学历占80%。  相似文献   
834.
《国防科技工业》2012,(2):69-F000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五所创建于1965年10月26日,是我国精确制导专业骨干研究所,是毫米波遥感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国家学位委员会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拥有主辅适宜、规模配套的专业门类,技术领先、系列发展的产品序列,工艺成熟、柔性拓展的生产能力;具备同时开展多项目、多序列产品设计、研制、  相似文献   
835.
《国防科技工业》2012,(6):F0002-F0002
2012年5月10日-1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隆重召开重组后的第一次党代会。  相似文献   
836.
积极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航天科技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既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蓝图,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充分肯定了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全体航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837.
融洽、和谐的员工关系,是维护企业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企业活力,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38.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航天科工集团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839.
继陆、海、空之后,空间已成为当今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制高点"。文章分析了俄、美这两个航天大国航天力量的发展现状,预测了航天力量对未来作战的影响,结合我国现有的航天系统,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力量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40.
近年来,航天装备大数据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航天装备数据深层次价值仍然未被有效发掘,关键原因在于现有大数据业务数据存在无法跨专业贯通、缺乏全局数据资源智能分析及管理。知识图谱技术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推理和分析利器,与航天装备大数据完成无缝对接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内在动机。本文从研究面向航天装备数据知识图谱的/组织管理、关联分析、数据挖掘、知识可视化等开放式共享服务出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方法挖掘航天数据的应用潜力,并引入数据化决策模型和监控体系,建立航天装备数据全息画像,实现业务数据的跨业务贯通,并提供网格化的高速检索,以求通过提升数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益化水平指导航天装备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