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国防科技工业》2013,(8):26-28
一飞院在型号研制和建设发展中孕育出的飞豹精神,鼓舞和激励了该院几代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谱写发展壮大的辉煌篇章,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作为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发的国家队、设计的主力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是我国集歼击轰炸机、轰炸机、民用飞机、运输  相似文献   
102.
中航工业大力开展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突破了一大批航空尖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使我国跻身于能够系列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航空装备的国家行列,实现了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3.
火力与指挥控制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将于2011年下半年择期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会议由光电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航空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协办。届时将举行学术交流并邀请国内火控、指控界著名专家、学者到  相似文献   
104.
夏侯 《环球军事》2011,(3):26-27
1月11日,中国第四代战斗机歼-20的成功首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西方媒体更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除了此次试飞表明中国已加入之前仅美俄两家会员的隐形战机俱乐部,先进武器研制能力前进了一大步之外,主要是他们—直不相信中国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的速度有如此之快,甚至超过了中国战斗机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俄罗斯,何况这么多年来中国—直受困于美欧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实际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一直在战斗机研制领域默默耕耘,从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歼-5,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再到如今让西方大呼意外的歼20,中国用在逆境中成长的坚韧态度向世界证明对华技术封锁是封不住也是锁不了的。  相似文献   
105.
从大国崛起的历史轨迹来看,综合国力的较量,经历了陆地时代、海洋时代,现已进入空天时代。航空工业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核心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6.
邹羽 《中国军转民》2006,(11):14-16
成飞(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创建48年来,历经过创业的艰辛、困境的磨砺,终于收获浴火重生、跨越发展的欣喜。几代成飞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壮志,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为地区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7.
熊敏 《中国军转民》2006,(10):20-22
一、构建和谐军工企业,发展是基础。以发展促和谐,通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和谐军工企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洪都集团公司)是创建于1951年的我国航空工业奠基企业之一。55年来,洪都集团公司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十个第一”的辉煌业绩,但也有过艰难困苦的时候,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度陷入举步为艰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洪都集团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敏锐抓住新军事变革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机遇期带来的机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依靠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以发展促和谐,通过发展不断增强和谐军工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军转民》2006,(4):F0004-F0004
贵州贵航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经贵州省贸易合作厅批准,于1993年5月成立,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工贸、技贸结合的国有外经、外贸企业.是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相似文献   
109.
2006年4月17日,是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纪念日。新中国成立不久,党和政府就把建设我国航空工业的议题及时提到重要日程。1950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连召开了两次会议,研究部署迅速建设我国航空工业。当时,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又在激烈进行,同时考虑到我国先有空军后筹建航空工业的实际情况,周总理指出,“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规模开始不能太大,要由小到大,由修理走向制造。”1951年4月,航空工业局正式组建(属重工业部),随即从空军接受飞机修理任务,揭开了新中国航空工业艰苦创业的序幕。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的中国航空工业,在完成修理任务的前提下,加快向制造过渡,加紧制定了航空工业三至五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发展计划。随后,航空工业为完成计划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1954年和1956年,分别试制成功了活塞式教练机和喷气式歼击机,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55年来,虽然航空工业的发展也经历过坎坷曲折,但是,由于有国家的重视,有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有航空工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和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坚持走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自主发展道路,不论在科研、生产、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配套比较齐全的科研、生产、教育相结合的航空工业体系,为我军提供了大批装备,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经济规模大幅度增长,航空研制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型号研制生产硕果累累,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研制生产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之一。这五年,自主创新成为航空工业加快发展的主题词,支线客机研制冲破瓶颈,非航空民用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勃勃生机,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一切,都为“十一五”航空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此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之际,本刊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主题,重点报道了枭龙、猎鹰两种机型的研制成果及感人事迹,以此作为对我国航空工业的生日祝贺,同时,我们也衷心祝愿中国航空工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相似文献   
110.
6月29日,国防科工委在京召开“国防科技英烈追授暨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在国防科研生产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主任陈求发作重要讲话。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宣读了《民政部关于批准体卫群等20位同志为烈士的通知》,人事部副部长陈存根宣读了《人事部国防科工委关于追授体卫群等20名同志“国防科技英模”荣誉称号的决定》。英烈所属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洪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志刚发了言。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约700人参加了大会。张云川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