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根据缩比模型,建立缩比红外成像实验测试系统,对水下航行体的体积、航行深度、运动速度、尾流排放等进行缩比设计,设计多种实验工况,可实现缩比目标模型红外尾流的静态和动态测试。一方面明确红外尾流的可探测性,另一方面掌握红外尾流可探测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红外尾流的变化规律,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缩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区域灰度均值和均方差的起伏变化可有效探测水下航行体水面尾迹。  相似文献   
102.
赵国栋 《当代海军》2003,(10):11-11
目前.世界现役16艘,在建6艘,美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建立舰船航行监控变量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机的产生舰船航行监控变量的实现方法,经过实际运用表明,能有效地监视和实时控制舰船航行.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为提高直航鱼雷航行的机动性提供了一定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作者首先建立了鱼雷空间控制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对流体动力控制部件——鳍、舵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数字仿真,进而提出了提高鱼雷航行机动性的设计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被运用于某自导鱼雷的设计中,它对于把直航鱼雷改装为自导鱼雷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补给流经历了一个由物质流向信息流转变的过程。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谁能夺取信息优势,谁就能占领补给流的制高点。为此,我军后勤保障必须转变认识,确立以信息流保障为主的新观念,建立良好的信息流保障机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信息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6.
据美国《海军时报》4月26日报道,美国海军第一艘全数字化核潜艇"洛杉矶"级"俄克拉何马城"号(SSN723)核潜艇于今年4月正式亮相。由于它装备了全新的智能航行管理系统,驾驶起来如同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简单,所以被称为"傻瓜"潜艇。导航"无纸化""俄克拉何马城"号核动力攻击  相似文献   
107.
1.潜艇在水下航行中,能否看到海里的各色鱼虾?答:潜艇外壳并非由玻璃或其它透明的有机物制造而成,而是由特种钢焊接而成圆形钢筒对接而成,并不开舷窗。在有特殊用途需要在固壳上通过各种天线、管路等设备时,则需要在固壳上开孔,为了防止漏水,天线、管路等设备与固壳之间的间隙则需要用特殊材料压紧,因此,潜艇在水下潜航时根本看不到色彩斑斓的海  相似文献   
108.
李缘 《环球军事》2013,(21):48-49
台军《青年日报》近日报道称,为强化南海周边海域信。亩、掌握,台湾海军大气海洋局依测量规划,日前完成南沙太平岛测绘任务,搜整周边海域环境与水文等数据,经过后续分析运用后,将确保军舰与民用船舶航行安全,以此宣示所谓的“捍卫南疆”、维护海洋权益、确保领土主权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9.
2012年,作为中国海军首批舰艇指挥专业女学员,我们13名大二学员同97名男学员一起,随“郑和”舰环球远航。在158天的航程中,我们共到访14个国家,航经3大洋6大洲,亲历了惊涛骇浪,磨炼了航海技能,领略了异国海军,也相继结识了先后登舰的9个国家的16名海军学员,他们性格迥异,各有所长,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0.
海圻舰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一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军舰:它是中国第一艘以访问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而完成环球航行的大型军舰;在该舰环球航行期间辛亥革命爆发,舰上全体官兵在舰长程璧光带领下毅然宣布起义——出国时舰旗还是大清国的黄色青龙旗,归国时已变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