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发新  常绿 《当代海军》2003,(10):12-13
一艘外貌酷似航空母舰的大型军舰,突然出现在敌近岸海域,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近距离火力支援下,一部分乘坐直升机从天而降,另一部分乘坐气垫登陆艇,两栖装甲车,两栖坦克等水上登陆工具劈波斩浪冲上滩头。瞬时,从空中,海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方海岸全纵深,多点,多地域,发起迅速猛烈的两栖攻击——这就是两栖攻击舰执行两栖作战时的真实场面。  相似文献   
132.
133.
导弹批量测试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现存导弹批量测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离散仿真方法,论证了在不改变现有测试规程,而适当增加测试工位,优化测试流程,可显著缩短批量导弹测试时间,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仿真系统可对多个不同方案论证,生成的横道图可直接用于测试组织指挥.  相似文献   
134.
2001年11月22日,韩国政府高级官员称,韩国成功试射一枚短程导弹,标志着韩国导弹发展技术又有新的突破。韩国国防部称,这次导弹试射是根据韩国和美国有关导弹协议进行的,并且在事先通报了美国政府。多年以来,美国和日本一再特别强调,别国,尤其是伊拉克和朝鲜研制导弹对他们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美国经常根据未经证实的情报激烈指责别国扩散导弹及其技术,并实施严厉的制裁。然而,美国却支持或放任其盟友发展这类武器。  相似文献   
135.
导弹     
《宁夏科技》2003,(3):52-53
  相似文献   
136.
137.
为了研究水流速度对潜射导弹出筒过程的影响,基于混合多相流模型、Singhal空化模型和导弹动网格技术对不同流速下导弹弹射出筒过程流场进行数值计算,获得了考虑肩部空化现象的导弹出筒多相物理现象和发射装置载荷。结果表明,流速带来了流场的不对称;随着流速的增加,迎流面空泡长度减小,背流面空泡长度增加;导弹迎流面壁面压强大于背流面压强,从而形成侧向力,弹体在水流方向发生偏转。研究结果对于水下发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数字仿真研究是导弹武器设计验证的有效手段,基于CISE环境设计了导弹武器仿真系统,介绍了CISE环境的特点,给出了仿真系统的模块组成、系统方案、软件界面,设计了系统工作流程和仿真系统各组成模块间信息交互定义及关系,介绍了仿真系统中的中末制导交班流程、攻击区计算流程。该平台各模块间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和封装性,基于此系统开展了系统建模、作战模式、战技指标论证、逃逸方式等方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9.
从部队深化导弹专业理论训练层次的需求出发,进行了导弹武器数字化训练教学资源及其知识点内容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导弹专业技术训练支持系统平台功能基本建设架构,探索了该平台教、学、管、考等典型运用方式,并对构建系统应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0.
舰艇对空自防御系统的集成优化设计是提高系统使用性能的重要途径,系统地分析了舰艇对空自防御系统集成优化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工作内容,提出了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和基于公共计算服务环境技术的舰艇对空自防御系统集成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