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指纹细节点的提取对于指纹识别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文中在二值细化指纹图像的细节点提取算法基础上,对细节点提取范围进行了算法改进,用C++语言实现了一种限制提取范围的算法和一种去除伪细节点的算法。实验表明,改进算法提取细节点的速度和精度都有了明显改进,相对原始的未加限制和去除伪细节点的算法,文中算法耗时减少了约2/3,细节点有效性提升了约3/4。  相似文献   
42.
在运用Kalman滤波进行SINS动基座传递对准时,当模型存在误差或系统噪声不能反映实际噪声时,会降低滤波精度甚至导致滤波发散.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基于改进Elman神经网络的SINS动基座传递对准方法.首先通过增加输出层节点的反馈来改进普通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其次采用强跟踪滤波器对改进Elma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仿真数据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克服Kalman滤波的缺陷,提高传递对准精度达100%~150%.  相似文献   
43.
在实际检测中,由于带宽、信道衰落和信道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从本地检测器至融合中心的信道通常无法保证为理想传输信道,另外由于本地检测器和融合中心的距离比较远,会加剧信道的非可靠性和增加信道的传输能量,于是就在本地检测器和融合中心之间增加中继节点.然后利用贝叶斯规则对所有节点的判决规则进行联合最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对系统的检测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4.
本文针对含有理想电压源支路的电路,提出了改进节点法,其解变量为电路真正的独立节点电压(N-M-1),较之混合法(N+M-1)少(因其求解变量为节点电压和理想电压源支路的电流,其中 N 为节点数目,M 为独立电压源支路数)。文中还举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应用,并验证了它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5.
邻近节点通过协作感知和信息融合组成虚拟节点,能够增加信息覆盖栅栏长度.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设计了一种完全分布式的虚拟节点组合算法DVSF算法.DVSF算法面向栅栏信息覆盖应用,以尽量增加整个网络的信息覆盖栅栏长度为目标,将合适的邻近节点组合成虚拟节点,提升了整个网络的栅栏信息覆盖性能.仿真实验验证了DVSF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MIC总线多控制器通讯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总线是专门为解决在恶劣环境下电力/数据的分配和管理而开发的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的现场控制总线。本设计实现了在MIC总线冗余系统中主控制器与从控制器间的数据通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IC总线主/从控制器一致性的容错思想,并简要描述了该容错技术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7.
舰船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随着其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CPS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现有针对复杂网络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多是针对电力系统网络,基于这些网络的评价指标难以应用于电力系统之外的CPS网络。针对现有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在CPS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熵权法和FMEA的信息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将有效影响范围这个概念加入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的指标定性中,利用熵权法对FMEA中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结合主观性较强的FMEA中的风险顺序数,以风险顺序数中的三个评估指标作为熵权法中决策矩阵的指标。最后,通过舰船保障任务信息流节点网络案例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权法对三种指标综合赋权后的排序比单一的指标要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8.
49.
50.
延时容忍网络(Delay-tolerant Networks,DTNs)是稀疏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其无法建立源节点至目的节点整条路径。目前多数工作是在分析转发算法,而基于短相遇接触时间(Contact Duration Time,CDT)事实下的转发算法的研究工作甚少。为此,提出基于相遇接触时间的时延容忍网络路由(Contact Duration-Aware Routing,CDAR)。利用CDT、相遇间隔时间以及消息的时效计算一跳和两跳传递概率,再依据当前接触的和过去接触的节点中选择转发节点,从而构建低成本路由。实验数据表明,与同类的PROPHET路由相比,提出的CDAR路由的消息传递率提高了10%、平均时延缩短了12%和路由成本下降了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