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当二战进入最激烈的1942年,苏联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潜艇在德军航运线上活跃频繁,迫使德军不得不加强反潜措施,使得苏联潜艇的战损率大为提高。为此,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从远东红旗太平洋舰队抽调6艘潜艇,去支援北方舰队。另外,苏联还与同为盟国的美英政府达成协议,苏联潜艇在航渡中可在荷兰港、旧金山、巴拿马、哈利法克斯和雷克雅未克等地停留,以补充燃料、粮食和进行修理。  相似文献   
62.
60载的年轮,能使人的面容苍老;而60年的风雨,却没能使永恒的爱情褪色。打开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记忆,回味那段刻骨铭心的跨国姻缘,老人的心中仍就涌动着激情。  相似文献   
63.
第1代洲际弹道导弹(1957~1963年) 1955年,负责协调国内所有导弹技术研制工作的部长会议所属专门委员会是由著名国防工业组织者B.R良比科夫领导的。两年后,专门委员会改为苏联部长会议主  相似文献   
64.
1959年古巴独立后,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7月开始,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10月中旬,美国根据U-2型飞机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25日,美国在联合国展示了在古巴的苏联导弹和发射场的照片。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一封秘密信件,提出愿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表示  相似文献   
65.
在战略核潜艇的庞大家族中,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其中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的一支。而无论是冷战期间的前苏联,还是今天百废待兴的俄罗斯,其在发展和维系自已的海上核战略的轨迹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目前,俄罗斯共拥有23艘弹道导弹核潜艇,这些核潜艇配备潜射战略弹道导弹约400枚,弹头1800余个、勿容置疑,这群威力无比的深海巨兽已经成为今天俄罗斯与任何一个战略目标相抗衡的资本。俄罗斯(前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展之路很值得人们思考和回味。  相似文献   
66.
《国防科技》2003,(1):79-79
  相似文献   
67.
夏凉 《军事史林》2008,(12):25-27
二战时期,德军在苏联前线的闪击战如同摧枯拉朽,极短的时间内,苏联在欧洲的大半土地被占领,这其中,既和苏联战前的失策有关,也和苏联前线高级将领的指挥失当有莫大的关系!巴甫洛夫,曾经和朱可夫齐名,以装甲战闻名的苏军高级将领,一个被斯大林寄予厚望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名不符实的人!  相似文献   
68.
木竽 《军事史林》2008,(9):31-37
巴甫洛夫——曾被认为是苏军一流坦克战专家。 苏德战争爆发仅仅一周。明斯克失陷。拥有60万人马的西方方面军被围被歼.而它的司令宫巴甫洛夫还在抱头鼠窜。朱可夫震怒了.斯大林震怒了……  相似文献   
69.
由数个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组成的方面军拥兵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是战时苏军最高等级的作战单位  相似文献   
70.
吕志英 《军事史林》2007,(12):23-30
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说:“没有1937年,就可能没有1941年。”这是在俄罗斯乃至国际史学界颇有影响的一个观点。众多研究人员苦苦寻觅着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案件”与1941德国入侵苏联及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内在联系。 从1937年6月12日图哈切夫斯基等8名将领以“叛国、间谍罪”惨遭枪决至今已经整整70年。该案件获得平反也几近半个世纪。但这个人称二战前苏军的最大悲剧的成因,却始终仁智互见并存在未解之谜。当站在情报制高点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给予战略思考和现代观照的时候,不难看出:这场由纳粹老牌间谍们炮制,在最高当局之间进行的战略情报战,不仅是人的命运层面上振聋发聩的人生教科书,而且是信息化战争和政权建设中永远不该忽视的典型战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