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教师通过行动研究,针对自己课堂话语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与研究,目的是不断改善自己的课堂话语,提高课堂话语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2.
《兵团建设》2006,(5):16-18
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舞和激励兵团广大职工群众的热情,4月4日,兵团日报社和兵团建设杂志社特邀兵团机关部门的一些负责人、团场领导及有关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面畅谈了对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看法和认识,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3.
建设文摘     
《兵团建设》2006,(3):50-50
知识窗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为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人类  相似文献   
204.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其原则以及内容等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5.
《国防科技》2006,(8):2-2
创新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关系。中华文化包含着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我们的先人们历来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精神,为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技武装,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6.
百年风雨路,奋斗铸辉煌。从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出发,到掌舵中国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百年苦难辉煌,开辟了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我们选登国防动员系统部分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进展动态和实际成效。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07.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作为非智力因素对于英语学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对军校学员英语学习动机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发学员英语学习动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8.
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听力作为外语教学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结合多年英语口译和听力课教学实践,分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9.
刘建军 《中国民兵》2007,(11):45-45
人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是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必须贯彻的基本思想。人文关怀,我理解,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加强班子团结,搞好各项协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0.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不经常使用这些元认知策略,其中目标与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最差。本次调查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