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一则故事说,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时受雇于一家蔬菜公司。开始时同工同酬,可是三年后,阿诺德被委以重任,薪水很高,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非常不满意老板的做法,终于有一天,他向老板发火了。老板静听他抱怨后说:“布鲁诺先生,您现在到集市上看看有什么卖的。”布鲁诺回来说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多少?”布鲁诺赶快又跑到集市上,回来说一共40袋。“价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五连党支部要结合团镇实际,调整好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三产,鼓励职工多元增收。""我是一名一线党员,会后要依靠科技种好地、多增产,以实际行动带领连队职工致富。"……1月26日,在六师一〇二团、梧桐镇龙泉路社区党员活动室里,学习了兵团党委六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连队、社区的发展和自己的工作目标,这正是"连社党组织平移谋发展,资源整合共享聚合力"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温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独树一帜,建设特别,成果令人惊喜,温江荣膺‘国家生态区’称号名至实归,通过这两天的经验交流、成果分享和实地踏访,我认为温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是成都、四川乃至全国的一张响亮名片。"2014年11月2日下午,来成都温江参加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的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黎祖交教授告诉记者。近300名参加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的专家学者乘坐观光车畅  相似文献   
14.
去年入冬以来,四川省攀枝花市遭遇了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雨的持续干旱。针对旱情形势严峻的实际,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武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组织千余民兵积极投身人工送水、挖沟疏渠、护林防火、科学种植等抗旱救灾第一线,为降低旱灾损失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处于全面推进的新起点上 1953年11月,新华社向全国发布新闻:新疆军区玛纳斯河流域军垦农场(今石河子垦区)创造了2万亩棉花单产201公斤的纪录。从此,我国棉花种植突破了北纬44度禁区,开辟了祖国最西北的植棉基地。  相似文献   
16.
用政策帮扶     
正农四师六十四团十六连地处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霍城县境内最南端,距离团部22公里,全连共有耕地6024亩,总人口160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9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以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为主的连队。5月18日,在十六连连部,几名少数民族职工正在领钱。职工库尔班·克孜  相似文献   
17.
8月27日,谈起去年参加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时的情景,繁育北屯额河鱼养殖公司经理马履新感慨地说:"开始申请参展的时候,我们是抱着想要开开眼界的想法去的,没想到收获还真是不少。"繁育北屯额河鱼养殖公司是农十师一八八团的龙头企业,位于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额尔齐斯河河畔,依靠河内生长着白斑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十一",农六师芳草湖农场老生地社区五连植棉职工朱克明清闲了许多。自从2010年全团推广了机采棉后,许多职工都从繁重的棉花采摘工作中解放了出来。"现在,光我们连里就有3台采棉机,全社区有十几台呢!"说起近年些来连队的变化,朱克明满脸自豪。  相似文献   
19.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尽管室外天寒地冻,可位于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工业园区西侧的农十二师三坪农场蔬菜二站,一大片颇为壮观的蔬菜大棚内仍是绿意盎然、温暖如春。这片大棚共有489座,总面积约1600亩,由承包职工自由种植。2月16日,笔者走访了职工张明明。他原本在头屯河工业园区一家企业打工。2010年,张明明和妻子承包了6座大棚,分别种了西红柿和辣椒,当年收获蔬菜24吨,年收入7万多元。走进张明明的蔬菜大棚,笔者看到的是无土栽培的西红柿和辣椒,在这里,滴灌技术也得到充分运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2月25日一早,农十师一八一团十七连职工杨永生开车从团滴管带厂运回了滴灌用毛管。2011年,杨永生种植的80亩打瓜为他带来了近7万元的纯收入。现在,他已经开始提前准备今年生产用的农资。"若不是团里扩容了连队防渗渠,又开挖了排减渠,我的收入不会这么多。"杨永生告诉笔者。提起以前给庄稼浇水,杨永生有一肚子的苦水。因为自己的地处于水渠下游,轮到他浇水时几乎到半夜了,有时水还没到地头,人就睡着了。无奈,他就脱了鞋,把一只脚放在水渠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