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针对空调工程中常用套片管式换热器的整体套片特点,建立了两维整体套片的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两排正三角排列肋管扩展表面肋效率曲线,分析了几何参数的影响,通过对整体套片的无因次温度分布分析,指出了提高肋效率和节省材料的途径,对套片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性能模拟分析和结构优化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环氧乙烯基酯树脂(EVER)进行增韧改性,采用KH570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处理,考察了纳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质量分数对EVER力学性能的影响。经过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复合材料在树脂基体中具备更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纯EVER材料和未经偶联剂处理的复合材料。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3%时,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分别比纯EVER材料提高了42.10%,43.38%和91.91%;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4%时,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比纯EVER材料提高了34.57%。通过观察冲击断面的SEM照片,分析了纳米SiO2增韧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增韧改性的关键在于诱发基体产生银纹,使其对裂纹扩展起到钝化、阻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弹体侵彻现象着手,根据Grady的能量断裂破碎观点分析靶体表面破碎所造成的弹体侵入能量损失,按能量守恒原理计算弹体经过第一部分弹抗后的剩余速度,然后根据型型空腔理论计算弹体在靶体介质中的侵入深度,并分析靶体表面破碎弹坑对弹体整个侵彻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华东烧结模型的数学计算(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数学计算,讨论颗粒呈现面心立方堆积方式时,华东烧结模型中膨胀机制和收缩机制对烧结体总表面能的作用和总孔隙度比变化的影响,计算表明烧结过程中收缩机制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7.
每年省军区系统都会选送干部到军队院校培训进修。应当说,送学培训是部队培养人才,拓宽干部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受训者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兵种,在一起可以相互交流经验,这对于提高干部自身素质、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相比,表面电荷法可降低单元剖分难度并能处理开放边界,更适于计算静电透镜的静电场。针对轴对称及非轴对称两类结构,采用样条函数及奇异形状函数改进电极表面的电荷密度估计,讨论了二维及三维表面电荷法的实现。与具有解析解的单位圆盘进行比较,分析了表面电荷法的电位计算精度,并用于轴对称及非轴对称像管计算。结果表明:对轴对称系统,在文中给定步长下,二维及三维表面电荷法与有限差分法计算相对误差不超过10^-3,且二维方法精度整体高于三维方法,二维、三维表面电荷法对3种像面位置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法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0.6mm;对非轴对称系统,3种方案下轴外电子运行轨迹的差异明显,非对称因素所产生的干涉场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表面涂覆隐身吸波涂层脱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装备车体外脱落隐身吸波涂层样品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元素组成及含量分析,发现吸波涂层和Al2O3钝化层之间没有化学结合键,只存在物理吸附和机械结合,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很容易引起隐身吸波涂层的脱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风速下,不同形状、尺寸脊状表面及光滑平板表面边界层内湍流度的测试,对比分析了脊状表面近壁区湍流度的分布规律。试验在小型直流风洞中开展,流场测试中使用恒温式IFA 300智能型流动分析仪,测试模型则采用有机玻璃及铝两种材质的平板模型。在脊状表面理论零点及壁面摩擦速度的计算中,采用了基于紊流边界层对数律区流速分布公式同时计算壁面理论零点和壁面摩擦速度的改进方法。最终测试结果表明:脊状表面边界层过渡区和对数律区内湍流度与平板相比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超过10%,证明脊状结构的存在有效减弱了壁面近壁区内"猝发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