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01.
针对装备零部件表面疲劳失效的问题,开发了一种能够在堆焊修复层表面制备纳米晶粒的预压力滚压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设备特点和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纳米压痕仪对堆焊层表面纳米晶层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滚压加工后,零件表面形成明显的塑性变形层,其中严重塑性变形层厚度约为15μm;最表层形成了细化均匀的纳米晶层,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 nm;表面硬度提高了3倍。该技术能够有效地细化表面晶粒,达到优化金属零件表面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2.
基于灰度信息的工程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快速简单地评定和预测工程陶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提出一种基于表面图像灰度信息的新方法。设定亮度140、对比度42、饱和度24、锐度9的图像采集条件,并选取灰度均值μ和均方差σ作为表征表面粗糙度的灰度参数,对数字图像进行降噪、增强和灰质化处理后,提取多幅磨削表面图像的灰度信息,绘制出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Ra、Rz、Ry与灰度信息平均值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灰度均值和均方差与工程陶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呈同步递增或降低的关系,这一结果可用于快速评定任意磨削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203.
为提高脉冲充电技术中设定充电电流值的灵敏性,介绍了一种改进型协同控制算法,此算法结合了前向反馈控制、多相循环控制、非线性PI控制和PD控制。经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脉冲充电技术能够减小充电电流的误差,使充电电流逼近设定的电流参考值。  相似文献   
204.
利用火灾痕迹物证综合实验台,制备铜导线在不同过载电流作用下的残留物,用数码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导线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过载电流的增大,绝缘层逐渐变软、膨胀、起泡、炭化,并与芯线脱离;芯线表面氧化程度加重,沟槽状的加工划痕逐渐消失,并出现金属熔化流淌痕迹。因此,利用数码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铜导线表面的形貌特征,可以鉴别其是否过载以及过载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5.
新年伊始,又有一批部队官兵走进军地院校,参加集训班、读书班之类的短期培训。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这种短、平、快的充电模式,为部队官兵更新知识结构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部队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但是,在个别单位和人员身上存在只充电不放电的现象。有的人各种培训  相似文献   
206.
运用计算机图像拼接技术,提出一种将炮管内膛局部表面照片快速无缝拼接的算法.该算法选择Harris角点检测算子对特征点进行自动提取和匹配,通过对匹配过程的松弛迭代,消除误匹配;采用加权融合算法进行内膛图像融合,生成无缝拼接的内膛表面图.  相似文献   
207.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子在多层薄膜材料内的输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结构的特殊性,当辐照电子能量为10 KeV时未发生静电放电现象,随着电子能量不断增加,薄膜材料的表面充电电位幅值与静电放电频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电子能量为25 KeV时空间充放电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8.
分别采用3种温度(380℃、420℃和450℃)、2种升温方式(直接升温和阶段性保温升温)制备电极,并通过对电极表面微观形貌和金相结构的观察以及电极电位的检测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烧结工艺的电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烧结后的电极体积略微膨胀,采用380℃阶段性保温升温方式烧结的电极具有更好的表面均匀性以及电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