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针对进攻战斗火线伤员收拢前接时效救治需要,综合考虑战场装甲救护车数量、营救护站到火线伤员集伤点距离、不同伤势伤员人数等复杂环境条件,以伤员平均等待救治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基于强化学习的装甲救护车火线伤员收拢前接策略模型,并进行优化求解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将强化学习应用于装甲救护车火线伤员收拢前接中,有助于提升火线伤...  相似文献   
172.
<正>2009年12月7日下午2:30,北京201所燕岭宾馆七楼报告厅内,气氛紧张、严肃甚至有些压抑。偌大的会议桌前,中国兵器一机集团时任科研所所长徐劲松和他的设计团队面对专家团的提问对答如流。这是由兵科院组织的某装甲装备整车总体方案竞标的评标现场。千里之外的包头,中国兵器一机集团公司科研所内,项目团队的技术人员既焦急又期待,只觉得等待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3.
通过对双层反应装甲与射流作用过程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到双层反应装甲飞板飞散及与射流作用物理过程,通过模拟结果与物理实验比较可知,数值模拟过程基本正确.同时,利用ANSYS-DYNA针对双层反应装甲不同结构参数与射流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双层反应装甲两组件距离、与主靶板距离及两组件的夹角对干扰射流的影响,从而为双层反应装甲结构改进及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4.
为增强被动电磁装甲对金属射流的干扰效果,对装甲板间距进行了优化分析。在分析与装甲板间距有关系统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装甲板间距为寻优变量的目标函数,讨论了不同权重对目标函数和最优板间距的影响。结果发现:要使目标函数取得较小值,应减小完全作用时间的权重和装甲板电感的权重,而增大作用时间的权重,且完全作用时间的权重应大于装甲板电感的权重;当这3个权重分别取经验值0.35、0.4、0.25时,最优板间距约为41 mm。  相似文献   
175.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装甲器材需求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装甲器材需求量影响因素,将灰色预测与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装甲器材需求量预测的灰色神经网络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灰色系统的少数据建模及神经网络的精度可控性等优点,能较好地解决目前装甲器材需求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可为装甲器材管理部门制定订购、调拨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6.
综述了精细陶瓷在坦克装甲车辆动力装置、装甲防护装置、火力装置及腐蚀与防护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与发展,阐述了制约精细陶瓷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措施,同时展望了精细陶瓷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7.
基于对材料特性和防弹机理的认识,设计了由(SiC+Si)陶瓷、616装甲钢和高强PE材料构成的陶瓷基复合靶板,靶板防护面密度为118 kg/m2,尺寸为500 mm×500 mm×25 mm。利用现役12.7 mm穿甲燃烧弹考核靶板在6发弹打击下的防护能力,检验靶板设计思路。结果表明:靶板结构是可行的,可防住V25为818 m/s的现役12.7 mm穿甲燃烧弹。  相似文献   
178.
从研究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试验基本概念入手,系统构建了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试验的内容体系框架,并依据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训练和作战使用流程,对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试验项目进行了总体设计,可为开展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试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9.
针对单项统计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采用组合预测方法进行周转备件需求预测的观点,并建立了周转备件需求最优组合预测模型。首先,介绍了组合预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周转备件单项预测方法。在综合权衡预测结果精度和稳健性的前提下,建立了基于预测误差绝对值和最小的周转备件最优组合预测模型,并给出了确定各加权系数和预测评价效果的方法。最后,结合案例验证了该组合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0.
蒸汽动力在海军舰艇上的应用起于19世纪20年代,虽然初期时的技术只能建造适于内河、沿岸使用的蒸汽炮舰,但随着蒸汽机相关技术的进步,这种可以使军舰摆脱对风依赖的技术最终彻底改变了舰艇的模样,从此,舰艇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此相伴的,则是装甲和火炮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