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于唐代以前的军旅诗 ,三国时著名诗人曹植的《白马篇》不可不读。作为军旅诗中塑造英雄个体形象最为光彩动人的篇章之一 ,它那激越昂扬的格调 ,尤其是诗中的“白马英雄”形象 ,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原诗是这样的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木苦 (读户 )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 (读肉 )支。仰手接飞猱 (读挠 ) ,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钓螭 (读吃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  相似文献   
32.
漫谈禁酒令     
酒,算得上是“老资格”,它的存在,少说也有几千年,而且名声颇佳。关于酒文化的著作,一册又一册;酒和名人的趣事,一件又一件。“李白斗酒诗百篇”,好像李白能诗是酒的功劳,而此公丧命于酒,却似乎被人遗忘。他醉酒,看到河中映出月亮,一头扎进河里捞月,当然再没出来。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的现代派诗人群体中,被评论家李健吾称作“前线诗人”的废名、林庚、卞之琳、何其芳等曾掀起一股“晚唐诗热”,对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一次独到的重新发掘与阐释。无独有偶,在这些少数的前线诗人中,废名、林庚、卞之琳都曾不约而同写下了若干无题诗,对应晚唐李商隐的无题诗,他们在自由表现其诗的感觉与理想中亦见出了他们的不同个性与智慧。  相似文献   
34.
元好问为金元时期的诗文大家,其文学成就是巨大的。在其众多优秀的诗歌当中,丧乱诗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方面均属上乘。正是由于自身深厚的学术修养,再加上闻破流离等外界刺激,元好问的丧乱诗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类诗歌创作的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5.
正中国屯田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从西汉开始在西域屯田戍边,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清、民国时期至新中国。一、两汉时期公元前101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设使者校尉,以保障军事补给和来往使者的粮食供应。《汉书西域传》载:"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最早的地方官员,这一地区也是汉朝在天山以南地区的第一个屯田点,也是西域都护府的雏形。公元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王朝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相似文献   
36.
西汉的和亲政策是其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策略之一,这其中包括与乌孙的两次和亲.两位远嫁乌孙的汉朝公主用她们单薄的肩膀承担起国家社稷的重任,为将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忘记他们的功绩和名字--细君与解忧.  相似文献   
37.
西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关内人们对它的了解、神往初始于古代的边塞诗.在描写西域风光的诸多边塞诗人中,成就最高者当首推唐代诗人岑参.岑参一生三次出塞,其中两次至西域,来往于北庭、轮台之间.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火山云歌送别>等篇章中凸显出的由北风、黄沙、碎石、白雪与火山构成的意象,造就了岑参西域诗宏阔、瑰丽、奇美的艺术境界,千百年来吸引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38.
陈毅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之美誉,他的诗作多达350余篇,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其作品以大气磅礴的风格和正直不阿的人格著称。本文撷取陈毅军旅诗的名篇,从坚贞不渝的革命气节、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爱憎分明的坦荡胸怀等三个方面阐发陈毅诗词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9.
《桃花源记并诗》中的“乐国”既非老子“小国寡民”的具体描写,也非原始社会缩影,更非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理想社会的形象描绘。它跟墨子的社会理想较为接近,但又有本质区别。它是陶渊明心灵的一个创造。 缅恋人类的童年时代是一种文化无意识。陶渊明是以理想化了的“(?)国”反衬反人道、非人性的丑恶现实。对文学作品的观照要用文学的人道主义尺度,因为(?)学是人学”。 陶渊明的“潜”正如孔子的“藏”是进取有作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儒道墨三家思想积极方面的影响和长期躬耕农亩获得的思想感情的转移,使陶渊明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 正是理想主义、人道主义的光辉以及传奇性色彩,使《桃花源记并诗》传诵千古,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0.
以评论白居易后期的活动和作品为主说明 :评论历史人物 ,不能单纯从政治斗争着眼。政治斗争固然很重要 ,但是 ,人们不仅需要那些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品 ,同时也需要那些能够陶冶性情 ,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品 ;就是那些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品 ,也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否则就会“言而无文其行不远”。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比他的“讽喻诗”更脍炙人口 ,更受人民欢迎 ,就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