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老莫在团里的名气和团长一样大。说这句话是有根据的,先别说身为上士的老莫是全团公认的通信专业的"首席专家",光是他爱唱歌这点嗜好,没有人不竖大拇指。  相似文献   
62.
出场单位:西藏军区某旅9连关键词:奋斗名片:诞生于1927年陕北渭华起义的血火中,成长在抗日战争的硝烟里,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的警卫连。1950年进藏至今,一直用老西藏精神建连育人,被誉为高原铁军,先后30余次受到军以上单位表彰,是西藏唯一保留至今的红军连队。  相似文献   
63.
如歌的生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父爱"。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成贵,解放军第8医院原副院长。杨成贵有3名亲生子女,但他却是13个孩子的父亲。而13个儿女中有9个先后上了大学,3个考取了研究生。如今,有6名子女和杨成贵一样选择在西藏默默奉献,让如歌的生命在雪域高原鲜艳绽放。  相似文献   
64.
高蕾、杨宇翔、胡思雅、陈雅婧、杨丽莎、熊思雪……念叨六字真经般默念着雪域儿女的名字,我发现,雷达兵、飞翔、雅鲁藏布江、拉萨、雪城都在其中,对雪域的爱都在其中。总听人说姓名事关财富前程,而雪域军人儿女的名字,只事关雪域——这块连脚下的地平线都遥遥高出海平面几千米的"世界屋脊"……这是生命的薪火相传,更是精神的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65.
毛毛雨成为了明星,真有这事?前不久,毛毛雨去西藏阿里参加典型采访,这事的确发生了。毛毛雨作为编辑部最年轻的美女编辑,工作刻苦、任劳任怨,上过高原、下过海岛,不仅得到编辑部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也深受基层官兵们的欢迎和喜爱。这次阿里采访,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和高原战士拥抱,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媒体的女记者不好意思,就象征性比划了一下,而毛毛雨和战士则挨个熊抱,这情真意切的主动令战士们感怀。自由采访期间,毛毛雨来到战  相似文献   
66.
马良 《环球军事》2013,(10):71-71
作者戴维·史密斯认为,到2050年,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强国将依次是中国、印度和美国。随着世界重心向东方转移,新联盟将不断形成,新规则也不断涌现,而唯有那些深谙世界新秩序的国家,才能未雨绸缪、从容应对。中国和印度、既有历史上的恩怨、又有文化上的渊源,还有地缘上的竞争,同时,由于最近中印边境的再度紧张.以及在经济上—直的较量,特别是包括西藏问题的牵绊,都使两国关系变得愈炭敏感起来。  相似文献   
67.
昆仑纪事     
张光辉 《兵团建设》2013,(13):53-54
心路前年采访三师四十一团老战士王兴才时,他已经90岁了。老人话不多,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他只用了一句话来概述:"走,跟着毛泽东走。"这是一句歌词,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就是唱着这首歌挺进新疆的。王兴才以前是个国民党兵,被整编到解放军的队伍后,他才学会了这首歌,他才第一次听说当兵是为人民、为祖国的,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这与他在国民党部队中对"兵"的理解大相径庭。王兴才第一次有了信念,  相似文献   
68.
2月28日,西藏日喀则军分区77655部队9名官兵踏上了巡逻亚拉山口的边防线。其中队伍里有一对父子兵,父亲是已入伍27年的营部卫生所军医马福印,人称老马,儿子是入伍4年的机枪连下士马军威,官兵称他小马。父子俩同心协力坚守在边防线上,传递着父子两代人的军旅情怀和对西藏边防的热爱。上午吃过早餐,巡逻队从营部乘车出发,父子俩将靠前的位置留给了战友们,他们坐在巡逻车最后  相似文献   
69.
王贵 《军事历史》2004,(1):52-55
江孜碧绿的谷盆,猬集黄发的洋人,见此可憎情景,怎有发家之心?这是1904年英国军队从锡金经亚东入侵西藏到达江孜以后,西藏抗英军民自发编吟的诗歌。这首诗,与著名的江孜抗英城堡一样,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西藏和西藏人民坚决反抗英军入侵的历史见证。它反映了藏胞对英国侵略军的憎恨和家园被人侵占无心顾家的悲愤心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第18军部队进驻江孜、亚东。当时部队掀起了学习藏语的热潮。我从江孜、亚东一带的藏胞中,学到这首充满反帝爱国激情的诗歌,并记录下来,保存至今。江孜、亚东一线,经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军两…  相似文献   
70.
高海拔之恋     
爱是什么?爱在哪里?当无数人还在为这两个永远探究不清的命题纠结的时候,当无数人将这两个命题的基点毫不犹豫地定于"在眼前"、"在身边"的时候,当无数人为了"在眼前"、"在身边"绞尽脑汁、百转千回的时候,有这样一群女人——驻西藏空军某雷达团的军嫂们,她们心中的这两个命题,却忠贞不渝地连着氧气不足内地一半的"生命禁区",连着海拔5000米以上极地之巅的座座雷达阵地。因为,雪域最高处,他就在那里,爱就在那里。无论年轻还是老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相聚还是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