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183.
[目的]研究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各个子成分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使用执行功能任务组和《自编留守儿童基本信息调查表》对155名南昌市农村地区的学龄前留守儿童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①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各个子成分在3-5岁之间显著提升。②5人和5人以上共同居住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在认知灵活性任务FIST(2)中表现水平好于5人以下居住的儿童。③与母亲在18个月月龄之后分离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在抑制控制任务SCA中表现水平好于与母亲在未满6个月月龄分离的儿童;与母亲在18个月月龄之后分离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在工作记忆任务VWM中表现水平好于与母亲在未满6个月月龄分离和6个月月龄到18个月月龄之间与母亲分离的儿童;与母亲在18个月月龄之后分离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在工作记忆任务WMS中表现水平好于6个月月龄到18个月月龄之间与母亲分离的儿童。④4岁以下的学龄前留守儿童,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短的留守儿童在抑制控制任务GNG中表现水平好于使用时间中等和使用时间较长的儿童;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短和使用时间较长的留守儿童在认知灵活性任务FIST(1)中表现水平均好于使用时间中等的儿童。[结论]家庭生活环境会影响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4.
针对传统导弹攻击区解算方法忽略双方态势变化等问题,提出运用深度置信网络的导弹攻击区分类模型。根据导弹命中情况与目标机动间的关系,将导弹攻击区划分为五类。通过分析影响导弹攻击结果的态势参数,构建导弹攻击结果预测模型。在实验部分,结合重构误差和测试错误率确定深度置信网络的网络结构,通过逐层提取数据法分析模型参数特征并且讨论微调数据的采样方式。使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有效性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深度置信网络运行速度和预测准确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5.
为进一步缓解盲源分离算法收敛速度与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首先在自然梯度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动量项改善算法的收敛速度,基于分离性能指标的步长自适应减小稳态误差;然后,给出了所提算法的模型图,同时考虑分离性能和计算复杂度,选择合适的融合动量项算法,并设计了算法的近似最优参数,有效避免了算法的分段收敛;最后,合理选择步长与动量项的权重系数,有效改善了分离性能与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并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86.
拦截超低空目标时,地海杂波和多路径效应使雷达导引头测量精度下降,当导弹擦地角在布鲁斯特角附近时,地海杂波反射系数最小,导引头测量精度较高。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设计满足布鲁斯特角约束的滑模变结构末制导律。仿真表明,设计的新型末制导律能够有效地将导弹视线角控制在布鲁斯特角附近,减小地海杂波和多路径效应的影响,且能保证导弹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87.
针对弹道群目标微多普勒信号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多普勒周期相关性的弹道群目标信号分离算法。对进动目标和旋转目标进行了微动建模,分析了其散射中心在窄带信号下的微多普勒效应,并给出了其参数化表达式。利用STFT对窄带回波进行了时频变换,获取了回波时频图,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和高斯空间掩模方法分别对时频图进行了消噪和平化处理。再依据散射中心微多普勒瞬时频率的变化规律,采用Viterbi算法对群目标微多普勒曲线进行了提取。最后将提取出的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根据群目标微多普勒周期的相关性,实现了群目标信号的分离。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8.
为提高导弹导引精度,增强对落角的控制,针对带倾角运动的目标,推导了攻击运动目标带落角约束的偏置比例导引律。通过在偏置项中加入导弹-目标的相对运动状态,实现对带倾角运动目标指定角度攻击;考虑到导弹带落角约束攻击运动目标时传统剩余飞行时间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对弹目碰撞点的预测,在推导的导引律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预测碰撞点的剩余飞行时间估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落角约束下,设计的基于预测碰撞点的剩余飞行时间估计方法估计精准;推导的攻击运动目标带落角约束的偏置比例导引律攻击精度高,对落角控制强,过载分布合理。  相似文献   
189.
针对一体化弹丸弹托易分离性和轻质化的设计要求,构建弹托迎风窝参数化外形模型,基于激波和膨胀波理论建立弹托气动力计算模型;以弹托分离加速度和弹托质量综合最优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弹托迎风窝的外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得到弹托迎风窝的优化外形。以中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弹托设计为例,采用提出的优化设计模型对其迎风窝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基于动网格技术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验证其最优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模型能够得到最优的弹托迎风窝结构;针对现有的中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进一步对其弹托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分离快速性。  相似文献   
190.
针对电磁发射弹丸飞行弹道进行仿真研究,在建立刚体六自由度飞行弹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时频分析和涡流分析方法,建立电磁-动力学耦合模型分析弹丸出膛时由于膛内振动带来的炮口扰动,采用动网格技术建立电磁-气动耦合模型分析弹托分离产生的气动扰动,从而得到了电磁发射弹丸的飞行弹道模型。以得克萨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所设计的IAT-HVP为例,仿真分析了弹丸以1117 m/s初速、0°射角出膛时弹丸出口扰动对弹体速度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得到其飞行200 m的弹道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受电磁发射一体化弹丸出口扰动的影响,弹体落点相比理想弹道产生了24%的偏差,其中炮口扰动引起的偏差最大,其次是弹托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