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乳液体系中,以蜜胺甲醛树脂为壁材,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包裹辣素同系物——N-香草基壬酰胺的微胶囊.电镜确定了微胶囊的形成,通过红外光谱、比表面吸附和光电子能谱对壁材进行了表面分析,释放动力学显示囊心符合Huiguchi一维释放模式,与表面分析的假设一致。  相似文献   
32.
在102车间,"火焰淬火"技术绝活面临失传的困局:拥有这样的经验并成熟地掌握了该项技术的只有56岁的潘信熙和52岁的郑先海。在该车间班组,像这样超过50岁的班组成员还有10位,比例高达到41.67%。吸纳和培养年轻技能人才,成为他们现在最大的期待被800℃的火炉炙烤得如蒸笼般的厂房内,52岁的郑先海左手扶着22岁的青年员工李兴鸣的右手,口述要领,亲自传授即将失传  相似文献   
33.
推导了R-C系统焦平面上由主镜和次镜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的近似解析表达式.针对典型R-C系统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由近似表达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利用商业光学仿真软件得到的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近似表达式的正确性.与焦平面上无像差衍射光分布相比较,可以方便地分析强光入射时R-C系统焦平面上不同区域的饱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的R-C系统,探测器表面上以几何像点为中心,半径为2.5mm的范围内,衍射光是引起探测器饱和的主要因素;在此范围外,表面散射造成探测器的饱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强光饱和实验,解释有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喷油量调控原理,阐述了基本喷油量、校正喷油量、开环控制喷油量和最终闭环喷油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5.
针对火炮随动系统射击试验中射击时机和射弹数难于人工控制的特点 ,讨论了利用火炮随动测试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的可行性 ,分析了射弹数自动控制的误差。  相似文献   
36.
《国防科技》2001,(3):84-85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1日报道,英国国防部的科学家6年来一直在研制“未来士兵”使用的计算机控制作战装备。根据计划,从2010年开始,英国士兵的训练和作战方式将彻底改变。英国国防部已为这项计划提供了4亿英镑的额外预算。  相似文献   
37.
1概述烷基多苷是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简称APG),它是由可再生资源淀粉和油脂或它们的衍生物葡萄糖和脂肪醇而制得的。烷基多苷的生物降解性快而完全,因此,人们称之为“绿色”表面活性剂。APG除了具有传统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性能外,而且与所有表面活性剂兼容,有明显的增效作用。APG的化学性能稳定,对皮肤刺激性小,生物降解性好,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而被誉为新一代世界级表面活性剂。近年来随着烷基多苷生产的工业化,使APG用于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等工业成为现实。目前,像美国P&G公司、日本花王等国外大公司都已生…  相似文献   
38.
利用保角变换的方法求出了金属表面缺陷裂纹形状为半椭圆的情况下的漏磁场的模型。介绍了保角变换的过程, 边界等效磁荷的求解过程, 铁磁材料以外自由空间的漏磁场的求解过程, 并讨论了漏磁场与缺陷裂纹的大小的关系, 为缺陷定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微波加热技术在活性炭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当前微波加热技术在活性炭的生产、再生以及活性炭表面处理方面的一些研究应用情况,分析了这种技术在脱除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回转体表面不同尺寸脊状结构的减阻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脊状表面减阻技术应用于水下回转体,对回转体表面不同尺寸的V型脊状结构在多个速度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发现了脊状结构的尺寸对回转体脊状表面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回转体脊状表面的流场特性,在进行数值仿真时合理选择了计算模型、计算流域、计算网格及边界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在同一速度下,相对光滑表面而言,回转体脊状表面所受的压差阻力略有增大,但占总阻力份额80%以上的粘性阻力显著降低,从而形成减阻效果;当V型脊状结构的宽高比等于1时,减阻效果最佳;对于同一个回转体脊状表面,低速下的减阻效果明显优于高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