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就奇异点附近的变形可表示为一维函数的情况,导出了奇异点附近变形的凸凹性对照射光源的要求。用焦散线的这种性质测定平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K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53.
超高斯随机振动环境的疲劳强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全轴随机振动环境的超高斯幅值分布特性开展其疲劳强化机理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表明RS机振动激励下试件应力仍保持超高斯分布,然后证明了同等量级下的超高斯分布比高斯分布随机应力具有更高的疲劳强化效能,从而揭示RS机全轴随机振动环境超高斯幅值分布特性的疲劳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54.
曳光弹丸发射过程中,在高过载和高膛压作用下曳光管壳可能发生大的塑性变形甚至断裂,影响曳光药剂正常燃烧,因此设计了用来固定和保护曳光管的管套。压螺与弹体螺纹连接和曳光管壳在高过载作用下的强度校核结果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利用ABAQUS软件仿真分析曳光管壳和管套在360 MPa膛压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结果显示:曳光管与方案1管套配合时的最大应力为1 026 MPa,最大应变为0.8;与方案2管套配合时的最大应力为844.7 MPa,最大应变为0.05。经分析可知,采用方案1管套时,曳光管壳的局部变形量可使曳光药剂断层、松散;而采用方案2管套时,曳光药剂强度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化。通过曳光性能射击试验验证了ABAQUS软件仿真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5.
针对轴套表面裂纹受力复杂、不易进行理论计算的问题,开展了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裂纹有限元仿真方法的研究,得到了轴套表面裂纹应力分布与裂纹尺寸和过盈偏差的关系,以及应力强度系数沿裂纹前缘位置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发现,轴套表面裂纹的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误差10%,由此说明了有限元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将轨道简化为移动载荷作用下固定在弹性支撑上的Bernoulli-Euler梁,通过静态电磁-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求得外围封装的等效刚度,计算得到发射器的临界速度。另外,利用混合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电磁-结构-运动多物理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求得枢轨动态接触压力和轨道的应力应变分布特性。通过在轨道背面布置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利用测量数据验证了动力响应特性,并分析了弹丸在内弹道的稳定性。针对典型30 mm × 30 mm矩形口径发射器,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C型电枢对轨道的电磁挤压力在平顶沿起始时刻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电枢通过引起的应力波在高速段容易与轨道中反射应力波发生共振,并且轨道在电枢运动的中间高速段区域受力最为集中,应力集中水平约是起始低速段区域的2.44倍;电枢运动高速段会出现晃动现象,进而引起上下轨道受力的不对称性。分析及试验结果对研究电磁轨道发射器内弹道动力响应特性和发射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本文根据钢筋和钢板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变形协调原理,从理论上推导了粘钢加固梁的相对受压高度ξb,提出了界限破坏的概念,并由此给出了ξb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8.
59.
60.
对容器设备泄漏源的模式进行了分类,分别从泄漏物物态、泄漏面积、小孔泄漏孔形、内部压力、液面高度、泄漏物密度六方面对容器设备破裂泄漏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避免破裂泄漏的防范措施,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