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未来战争中,国防动员系统既担负支援保障重任,又是联合作战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必须紧盯担负的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战化训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不断提高服务主战、保障打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2.
随着呼啸而至的爆炸,正在播出大同市防空疏散命令的电台、电视台信号全部中断。政治工作指挥中心一声令下,各级政工干部很快出现在工厂、学校、居民小区,或散发传单,或口头演讲;广播车、展板车、散发传单的出租车穿行在大街小巷;飞机从头顶掠过,花花绿绿的政治工作宣传品犹如天女散花,从蓝天飘然而下……这种土洋结合、动静结合、空地一体的立体式战时政工阵势。是大同军分区城市防空作战政治工作演习的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73.
对武器装备实行全寿命管理,有利于优化武器装备经费结构,提高武器装备经费使用效益。文章从武器装备全寿命管理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武器装备全寿命效费比模型,并对武器装备全寿命管理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效费分析。  相似文献   
74.
韦正海  雷宗江 《国防》2007,(9):84-84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速发展,对国防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正在积极谋求建立规模小、反应快、机动强、效率高的国防力量体系,以提高建设的效费比,实现国防力量组合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75.
武器系统研制费用-效能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费用-效能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其理论日臻成熟,把其应用于具体武器系统,亦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浅析了在研究及学习中关于费用-效能应用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6.
《诗经》韵律的建构及其审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的押韵形式多样、灵活自由,一直是后代诗歌创作的楷范.本文分析了《诗经》富韵、密韵、中韵、疏韵、易韵诸韵格的模式及建构的音律和审美效应,以提醒人们对《诗经》的艺术价值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7.
装备价格特别是高新技术“杀手锏”装备价格,较之于老装备呈陡升趋势。文章分析了引起新装备价格陡升的原因,并就遏制不合理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改进装备价格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8.
克服调查分析上的随意性。有的基层干部在实施批评前,不调查、不分析、不研究,未弄清批评对象性格特征、思想基础、承受能力,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发现问题就批,逮住就训,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同的批评方式。每个人对批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同进批评之言,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或粘液质类型的人有不同反映和效果。因此,基层干部要克服主观臆断,在批评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对批评对象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详尽了解后,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克服时机选择上的随意性。有的基层干部批评喜欢搞“秋后算账”,对部属出现的…  相似文献   
79.
借助于趋势分析法进行效费权衡 ,分析了装备系统效能和费用随性能指标变化的发展趋势 ,确定了性能指标的变化对效能与费用的影响大小 ,进而可为装备的研制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权衡依据 .  相似文献   
80.
针对制导装置光学系统小型化和提高光斑像质的问题,基于初级像差理论,同时结合仿真与像质评价软件,提出了通过设计双胶合透镜组来校正光学像差的方法。该方法在光学系统初始设计阶段引入初级像差理论,设计双胶合透镜来校正光学系统的固有像差,使用像质评价软件对整个光学系统生成的光斑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双胶合光学系统的生成的光斑在满足巡飞武器用激光半主动制导装置的指标要求的同时,能以较小的设计空间(入瞳直径D=30 mm,透镜组物方面到光敏面的距离为21.5 mm,从入瞳光阑到光敏面的距离是45.5 mm)有效减少单透镜带来的光学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