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提出并证明了船舶经济航行的基本原理———恒速航行原理 .先将实际船舶航行中最经济航行的航速选择这个一般性问题抽象成纯数学问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从A地航行到B地 ,如何选择航速以使推进系统总耗功最省 ;然后在数学上证明恒速航行原理 ,即恒速航行是船舶经济航行唯一的选择 ;最后 ,将该原理推广到其它交通手段 ,如车辆行驶和飞机飞行  相似文献   
32.
分析了舰船总体性能可靠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将其分为2类.对于舰载设备本身存在可靠性问题而造成的,以航速可靠性为例,在舰船总体可靠性的背景下,借助相关数学工具进行了建模方法分析;对于外界随机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如横稳性的可靠性问题,则从分析外界随机因素与船体设计参数之间关系入手.初步建立了一套研究舰船总体性能可靠性问题的建模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将所建模型用于分析舰船总体性能比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3.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混凝土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混凝土的最普通配方是混合砂子、碎石、水和硅酸盐水泥。这些材料和水混合后生成凝胶体,而后形成坚硬如石的块体,但是硬化并未到此终结。由于水泥中的钙化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缓慢反应,混凝土在其成形后继续硬化。这个过程称为碳化,它将化合物变回成石灰石,比原先的水泥要坚韧得多。但这种变化极其缓慢,一大块混凝土要达到彻底碳化,可能要花耗三万年时间。这种碳化反应之所以如此缓慢,是因为反应中产生出来的水份堵塞着混凝土的毛细孔,从而阻挡了更多的C02进入。工程师们已尝试过一些加速硬化的方法。比如将混凝土板块封闭于…  相似文献   
34.
1水翼艇是利用艇体下的水翼在高速航行时产生的水动升力,将艇体托离水面航行的高性能船。水翼艇种类较多。按水翼数量的多少,分为双水翼艇(前后水翼)、单水翼艇(只有前水翼,又称翼滑艇)。按翼航时水翼是否穿越水面,分为割划式、全浸式两种。其中全浸式水翼艇又分、勾深浸式和浅式。按前后水翼承受的载荷不同,分为机式(首水翼承受70%、尾水翼承受30%)、  相似文献   
35.
在浅水条件下,采用船舶水动力学理论,导出了一个包含色散效应的船舶水压场控制方程.通过求解,得到了考虑色散效应的船舶水压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反映了实际船舶水压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6.
"蔚山"级导弹护卫舰是韩国海军自行设计、建造的多用途轻型护卫舰,以近海巡逻为主,是针对朝鲜海军威胁设计的一种两干吨级的中小型舰艇,拥有相当高的航速和灵活性,并配备多种中小口径火炮及美制"鱼叉"反舰导弹,具备较强的海上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37.
<正>差异化战略的典型特征,即依靠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市场份额的占有,其实质是追求垄断性要素的一种方式。近年来,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各基地及企业在逆境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根本,以改革为动力,利用几十年积淀的军民结合技术向高端攀升,着力实施差异化战略,打造差异化企业,开发有市场价值的差异化产品,  相似文献   
38.
针对应召搜潜过程中潜艇航速对搜潜概率影响的问题,推导了潜艇航速与任一时刻潜艇位于任一位置概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潜艇航速与应召磁异搜潜概率的关系模型,并给出了一些典型情况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应召磁异搜潜概率随潜艇航速的增加迅速下降,仅当非AIP动力的潜艇处于经济航速且潜艇初始分布半径较小、通报距离较近时,拥有较高的探测概率,该结果对于应召搜潜中指导磁探仪的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现代舰船》2011,(2):60
目前我国在钓鱼岛海域进行海上执法的主要对手是日本海上保安厅,结合12A刊登的设计要求及日本海上保安厅对我国海上执法的主要反制手段,我设计了此型"东海"级远洋执法船。该船排水量3200吨,满载排水量为3600吨,船长112米,宽17米,高28米,吃水3.5米,动力采用4台舰用柴油机,四桨双舵,最大航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