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50多年前,时任兵团副政委的张仲瀚将军为10万上海支边青年描绘着兵团的未来:你们是画家,但不是画山画水,而是画社会主义、画共产主义,用勤劳的双手,去开发建设、去创造财富……我们实现水利化后,就从‘老天爷'手中夺回了特权,把闸门打开就下雨,把闸门一关就放晴。我们的权力不得了  相似文献   
72.
利用研制的高效除氧吸湿剂和复合铝膜袋对现装备的FFF02型防毒服进行封存,并进行热老化和大气老化等对比试验,发现包装袋气密性差是防毒服内层炭布含水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透过包装袋的氧又能降低基布的强力,如果能有效地控制大气中的水分和氧透过包装袋,可确保防毒服长期储存。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多功能结构技术中多芯片组件技术(MCM)、柔性电路板、热功耗控制、高密度互联通路、电磁屏蔽、异形安装等几个关键技术,并以航天测试系统中典型设备为原型,采用上述新技术重新设计并研制出新样机。该样机在保证电路功能和原型设备一致的前提下,将质量缩减为原型机16%,体积也仅为原型设备的35%。并通过相关实验验证了多功能结构技术的优越性和可靠性,促进了MFS技术在国内航天领域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了如何提高氯化钾镀锌后钝化膜的附着力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通过对表面磷化处理中一些影响磷化膜防腐能力的因素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提高磷化膜防腐能力的看法,并提供试验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76.
基于高原发动机应用的富氧膜组件操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富氧进气燃烧对于高原车辆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膜法富氧是发动机上应用富氧装置的最佳方式。建立了富氧膜组件评定装置,分析了压力方式下压比、进气量和回收率对膜组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压力方式下富氧膜组件的最佳操作条件,比较了不同应用形式下膜组件性能和功率消耗。试验结果表明:压差是影响膜组件透气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渗透端真空度的增加,单位压差产生氧流量的效率提高,增加渗透端真空度可显著提高渗透绝对氧流量。混合方式是膜组件在发动机上应用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77.
制备了一系列醋酸纤维素膜,采用静态法评价了水及DMMP通过膜的渗透量,并用自行设计的除湿膜装置评价了膜的除湿效果.结果表明,当在膜外侧采取用干燥空气吹扫时,进气流速越低除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8.
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对高速钢基体上的软硬交替多层膜在法向压痕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为了研究膜层数和膜厚的影响,对从单层到16层的不同膜层体系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诸如膜层的变形、最大应力随膜层数的变化、界面剪应力分布、表面张应力分布等的分析,得出了这些参数的分布及其对膜层体系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这些结果可为多层膜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提升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 DLC)膜在被保护基底上的附着能力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前期设计的Cu基多层DLC膜有效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LC/SiC循环层中两者厚度比例对膜层的附着性能、纳米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以优化结构、进一步提升实际应用所需的膜层性能。纳米划痕和压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DLC层与SiC层厚度比例的增大,多层DLC膜在Cu基上附着性能逐渐降低,但当厚度比小于2.3时,仍接近厚度400 nm的单层DLC膜在Si基上的附着性能;Cu基多层DLC膜的纳米硬度逐渐提高,同时,耐磨性接近纯DLC膜。  相似文献   
80.
分析了斜入射角条件下F-P干涉腔的透过率特性;结合单层介质膜和单层金属膜的反射特性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反射特性参数为恒定值时微腔、低反F-P干涉腔透过率的计算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在光束斜入射条件下,特别是在大入射角下,单层介质膜的反射率指数增大,单层金属膜的反射率和反射相移也指数增大,但其吸收系数指数减小,造成微腔、低反F-P干涉腔透过率曲线与反射特性参数为恒定值时相比均明显向下偏移,且偏移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