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0月12日,首批在珠海生产的一架西锐SR22和两架西锐SR20飞机在珠海腾空起飞。此举标志着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轻型飞机生产线初步建成。西锐SR20、SR22飞机性能优越、设备先进、舒适性高、可靠性高、使用效率高、维护成本低,配有最先进的整机降落伞系统,可为飞行提供最安全的保障。据悉,3架西锐飞机试飞完成后将参加今年的珠海航展,进行静态展示和飞行表演。  相似文献   
112.
被动悬挂的系统参数不能随路面状况变化而改变,故减振性能有限,且振动能量被减振器以热量的形式耗散,造成了能量的浪费。馈能悬挂能够提高悬挂性能并降低能耗,正受到广泛关注。对车辆悬挂的能量耗散和馈能潜力进行了探讨,回顾了馈能悬挂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总结了馈能悬挂的结构方案和优缺点。最后,分析了已有馈能悬挂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受限的根本原因,并指出能够兼顾振动控制效果与能量回收效率的馈能悬挂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3.
在分析新型车辆综合电子系统体系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技术,引入功能区和统一网络的概念,提出一种新型车辆综合电子系统FC统一网络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车辆综合电子系统FC统一网络拓扑结构初步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系统性能和成本的有效统一,为新型车辆综合电子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4.
概念模型的重用已成为当今仿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作战仿真中概念模型的可重用性评估展开研究。首先建立了概念模型可重用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概念模型可重用性评估算法,对评估中领域专家的权重分配方法和评估结果的表示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静态权重+动态权重”的组合权重分配方法和用Kiviat图表示评估结果的方法。最后对概念模型在“XX作战仿真系统”开发中的重用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概念模型的重用可以有效地缩短概念模型的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提高概念模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5.
在信息化条件下,重视软件成为共识,但是重视装备软件不仅是在功能技术层面上,还应在思维层面上审视其对武器装备系统的思想内涵和发展思路的深刻影响.从武器装备系统中软硬件的逻辑关系出发,研究软件如何从思维层面影响现代武器装备系统,可以更好地从软件的视角上去理解和把握武器装备系统,真正认识到软件的“灵魂”作用.  相似文献   
116.
随着信息技术及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信息化作战对轮式车辆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轮式车辆装备保障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轮式车辆装备保障力量研究的必要性也不断加强。在深入分析信息化作战轮式车辆装备保障力量概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信息化作战轮式车辆装备保障力量的生成模式和编组方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7.
118.
野外驻训时间长,参训人员、车辆装备多,条件相对较差,安全管理难度大,必须强化领导,突出重点,规范秩序,多措并举抓好,促进驻训任务完成。一、必须强化组织领导。配强领导力量。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军务、保卫等机关职能科室相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全方位领导和全过程指导。营连要建立以干部骨干为主体的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19.
目前,纯方位跟踪(BOT)的可观测性分析仍然是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与以前的连续时间分析研究不同,我们的研究依赖于离散时间分析。而且还允许我们直接而有效地使用简单的线性代数公式系。使用直接方法,可观测性分析实际上简化为子空间范围的基本研究。虽然这种方法在概念上是相当直接的,但随着源相遇情况复杂性的增加,它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复杂情况,由于直接使用多重线性代数方法,对偶方法可能体现某些基本优点。因此得出关于机动源的BOT可观测性的新结果。继而可将可观测性分析扩展到源速度变化的未知时刻。 尽管可观测性分析使我们能更充分地了解BOT问题的代数结构,但观测者机动的最优化实际上是一个控制问题。基本代数研究证明这种控制问题的相关成本函数是费歇尔信息矩阵(FIM)的行列式。因此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对这个成本泛函的分析上。使用多重线性代数给出了这个泛函的一般近似。这些近似结果表明最感兴趣的事仅涉及到直接可估计参数,即源方位变化率。用这些近似,可导出最优化观测者轨迹的一般框架,这允许我们近似最优控制序列。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的方法不需要有关源轨迹参数的知识且对机动源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20.
在常态执勤指挥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对树状指挥网络和级联指挥网络的抗毁性进行研究。通过建模仿真的方法,对三种执勤指挥模型进行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对比分析最大连通子图规模、网络效率和全局聚集系数等指标,找出抗毁性最强的常态执勤指挥网络模型。应用集体影响力算法识别抗毁性能最好的指挥网络的关键节点,与基于节点度大小的传统关键节点识别方法进行对比,证明基于集体影响力算法识别关键节点更加准确,目的是为未来常规执勤指挥网络的优化和防护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