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当“沙漠之狐”的硝烟渐渐散去之后,我们会发现,对美军来说,这次军事行动实际上是其新军事理论、武器装备效能和新的作战方式的检验和试验。对于装备处于劣势者来说,如何在高技术条件下实现以劣胜优之目的,也有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2.
概述了发展现代军用直升机航空电子系统的必要性,简要论述了直升机航空电子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以宝石柱和宝石台两大项目为例介绍了美国在发展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研究中所走过和正在走的道路,并谈到了欧洲各国及南非的发展概况。从几项关键技术入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有关今后发展中的技术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3.
针对在开展航空侦察取证时缺乏自动化、智能化取证手段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aNet与SE融合的航空取证目标检测算法,解决目标尺度变化大、数据集中类别不均衡的问题,并通过SE (squeeze-excitations)模块引入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改进性能.该改进算法中的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可有效应对目标尺寸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14.
连续旋转式寻北仪以其突出的性能成为当前寻北仪研究的热点,但关于转台误差对连续旋转寻北算法精度影响的分析很少.针对速率偏频激光陀螺寻北仪,研究了转台测角周期性误差对寻北结果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测角周期性误差的存在会导致寻北结果偏离真实值,必须对其进行建模和补偿以提高寻北精度.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实验和样机寻北实验验...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军转民》2007,(5):13-14
航空331厂是率先使用国产数控设备的航空发动机厂,从八十年代初期就采购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在“十五”期间,航  相似文献   
116.
2006年12月29日,罗荣怀一生也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天晚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里,歼十飞机第一次向世人展露风采。心随战机一起飞,望着歼十飞机矫健的英姿,  相似文献   
117.
针对多径信道条件下,偏移正交幅度调制的正交频分复用(OQAM/OFDM)系统中采用导频序列方式进行信道估计时导频开销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离散导频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无线信道的稀疏特性,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的OQAM/OFDM系统信道估计模型,对离散导频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较少的导频符号随机分布在子载波上,在接收端利用信号恢复算法实现信道估计。该方法能够显著减少导频数量,并实现高精度信道估计性能,通过实验仿真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慢时变和快时变的无线信道条件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8.
在考虑跳频系统中系统用户数、可用频点数、信道参数和环境噪声因素的条件下,重点研究邻频干扰(ACI)对跳频系统典型GMSK接收机误码率(BER)性能的影响。研究了GMSK非相干平方律接收结构和包络检波接收结构,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经过各接收单元的变化,得出判决信号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分析判决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特征函数,推导得出跳频系统在ACI影响下的系统BER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该理论能够评估ACI对跳频系统典型GMSK接收机的BER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19.
针对未来空战中航空集群协同无源时差定位编队构型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确定三机协同无源时差定位最优编队构型的方法。分析了确定集群编队构型的基本原理;归纳了4个三机编队构型决定因素:主辅机相对位置、基线夹角、基线距离以及主辅机高度差;将定位区域范围和定位距离作为衡量集群无源定位编队构型优劣的指标,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在火控引导阶段,当采用主机在后、辅机在前,基线夹角为150°,基线距离为60 km~80 km,主机与目标同高度且主辅机之间高度差为±(1-2)km的编队构型时,三机协同无源时差定位编队构型为最优。  相似文献   
120.
航空集群协同探测问题,是集群作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对隐身目标在不同机动,不同极化方式下的集群动态RCS研究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双基地雷达建模和坐标转换的前提下,对隐身目标的两种典型机动——匀加速机动和匀速转弯机动进行建模,在HH、VV两种极化方式下,运用线性插值法对动态RCS进行时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机动模型下,随着时间变化,动态RCS起伏波动较大,在匀加速运动模型下,HH、VV极化所引起的RCS差异性较大,匀速转弯模型下,不同极化方式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