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军事干部本该抓训练,怎么养起了鸭子?是不务正业,还是另有隐情?说起养鸭子,来基层蹲点的团领导还表扬过谢连长,原来谢连长养鸭是为了兵。  相似文献   
42.
吹错了     
有一天我犯了迷糊,周六午休刚到2点20分,就吹起了起床哨,有些战士被叫醒后赶紧告诉我:"班长,今天是周六,推迟起床啊!吹错了。"我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又吹了一遍哨,并大声地喊道:"吹错了!吹错了!大家继续午休!"  相似文献   
43.
语录体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即使不成功,至少也离成功更近了。——云南省普洱军分区下士、一等功臣郑进美的做事原则。生活的烦恼向网友说说,工作的事情在博客里谈谈。——沈阳军区某旅局域网上,一名新战士改编的歌曲《常上网看看》蹿红。过去我爱"动拳头",现在爱上了"动指头"。没想到信息化部队,很多时候"动  相似文献   
44.
战友沙龙     
《解放军生活》2012,(5):58-59
连队传家宝连队: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三营十连传家宝:老爷岭小组战士用过的木勺、木盆、木铲、木枕头。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的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三营十连,曾被授予"勇于吃苦奉献红旗连"的荣誉称号。多年来,连队党支部始终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作为传家宝,数十年如一日,涌现出众多英雄  相似文献   
45.
提到老夏,从艇上的战士到大队的领导,无不竖起大拇指。不知是在艇上训练所致还是天生黝黑,下面的战士给他取了个绰号"夏油锅",而年轻一点的战士则亲切地称他"老夏"。老夏何许人也?老夏真实身份,乃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某登陆舰的枪炮班长,夏友海。老夏生长在农村,有着农村人的淳朴和风趣。别看他憨厚,可他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方面却是能手,也有人恰当地称之为"夏教授"。想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下去,就要耐得住寂寞。老夏经常对班里的战士说:"枪炮的保养要求很严格,在拆卸安装的时候必须按步骤排列、零  相似文献   
46.
影响41名官兵报考自考和成人教育,引发学习成才热潮:带动3支服务队数十人走进草原,把党的温暖送进高原藏乡;激荡上百名官兵转变观念,艰苦不畏苦、苦中有作为。如果这样的正能量是一名战士所有,你可能心有疑虑,那就让我为你解答——深秋的清晨,海南草原薄雾弥漫,高原大地一片沉寂,起床号还有半小时才响,兰空某场站卫生队班长王雅银已经早早起床,冒着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徒步赶往设在卫生队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诊室……  相似文献   
47.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婚姻观念的悄然变化,社会上离婚率日益上升。随着这一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适龄青年应征入伍,走进了军营这所大学校。笔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些战士有很多优点,他们总的来说好学上进,民  相似文献   
48.
【人物名片】梁子,16岁当兵,中国第一位深入非洲部落进行人文调查的女摄影师。2002年拍摄的《房东先生》,获得中国电视学会年度最佳电视纪录片金奖、2006年第二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国际电视节铜奖。2008年当选英国《TIMEOUT》杂志创刊40周年中国40位人物之一。2012年荣获《户外探险》中国第六届金犀牛户外影像大奖。出版书籍《一本打开的日记》《独闯非洲高山王国》《西非丛林的家》《红海大漠》《我的非洲部落》《非洲十年》等。  相似文献   
49.
《中国民兵》2012,(12):26-27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人武部把学习十八大报告与新兵役前教育相结合.通过采取集中宣讲、座谈交流、承诺签名等多种形式。组织即将踏入军营的新战士认真学习大会精神。不断夯实思想根基.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军报国、建功军营的热情。  相似文献   
50.
组建初期:干部带头刮船底汗流浃背全曝皮"银川"舰组建后舰上官兵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刮船底,1975年"银川"舰入坞以后,舰底下有海蛎子,当时都是舰上的干部、战士自己用勺子一点点刮下来的,现在这些活都由船厂做了。那时候,"银川"舰上大部分战士部是1971年入伍的,1970年入伍的就算老兵,其余的战士都很年轻,后到舰上来的。舰上战士包括70年的老兵都没刮过船底,都是舰上干部们身体力行,从搭架子等前期准备工作到具体刮的方法,带着战士一块干。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