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1.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其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2.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相似文献   
23.
油料洞库通风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料洞库通风系统是油料洞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洞库油气浓度、减小洞库湿度以及进行油罐清洗通风,从而提高油料洞库的安全性,减少金属设备的腐蚀.分析了油料洞库的基本结构型式,探讨了油料洞库通风系统工艺布置,分析了通风系统工艺设备组成、通风模式及设备选型,给出了油料洞库通风流量、通风管道规格及通风机全风压的计算...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典型公路隧道火灾案例,阐明了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危害,深入探究了隧道火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轻公路隧道火灾的措施,以减少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降低公路隧道火灾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5.
运用EnergyPlus软件,对含相变材料层轻质房间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墙体结构、通风量等因素对相变材料轻质墙体的蓄、放热性能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应用于轻质房间,能显著增强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同时采取夜间通风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白天蓄积的热量散至室外。相变材料布置在围护结构内侧时,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比布置在外侧时更好。从自然通风的角度,相变材料布置于围护结构内侧时,选取换气数2.5次/h作为优化结果;相变材料布置于围护结构外侧时,选取换气数4.0次/h作为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26.
包家山隧道为分离式长11.2 km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排烟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运行,合理的通风排烟方案能有效控制烟流的温度及其蔓延速度和方向,为火灾时人员、车辆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提供极大便利,同时可以大大降低隧道结构高温损伤.研究包家山隧道斜竖井模式下的火灾通风排烟控制,给出不同区段火灾工况下对烟气控制效果最佳的方案,对隧道日常运营和火灾时的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高压脉冲预荷电和静电强化纤维集尘是一种新型的高效除尘技术,对于10μm以下的微小尘粒能够充分荷电和高效集尘。本文介绍了该型静电除尘灭菌系统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微小尘粒的荷电原理和集尘机理,并讨论了脉冲荷电克服反电晕和静电强化集尘抑制尘粒二次飞扬的机理。  相似文献   
28.
为了充分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可将船用锅炉通风系统中配备一台燃气涡轮,在高负荷时进入烟囱前的锅炉排烟(即从经济器管束排出的烟气)流经该涡轮时所作的功可带动通风系统的压气机,但在低负荷时压气机需由燃气涡轮和辅助汽轮机联合驱动.经对该通风系统的压气机、燃气涡轮和汽轮机进行有关热力计算,结果表明:在锅炉通风系统中采用燃气涡轮来利用进入烟囱前的锅炉排烟余热,可以显著降低锅炉烟囱排烟的温度和节省蒸汽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29.
进入冬季,北方不少农家又要生起炉子抵御风寒。有经验的生炉人都知道“人勤火不旺”的道理:炉火生着以后,只要加上适量的煤块,保持好通风,不要再去管它,炉火就会越烧越旺;如果一会儿开风门,一会儿捅炉底,一会揭炉盖,过勤地捣弄炉子,反而会把炉火搞得半死不活,甚至熄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炉火燃烧有其自身的规律,破坏了这一规律,哪怕你再勤快,炉火也烧不旺,达不到取暖的目的。生炉子是这样,抓部队基层建设也是如此。一个个基层单位就好比是一座座熊熊燃烧的炉子,领导机关就是让炉子烧旺的专职“司炉”。有的领导机关在“烧炉”时,注意把握“…  相似文献   
30.
改变急火炒菜的烹饪习惯。炒菜时,油温不要过热,以油锅冒烟为极限,这样不仅能减轻油烟综合征,而且菜中的维生素也能得到更好地保存。尽量不用反复烹炸的油。反复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