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62.
目前,面对疫情防控和练兵备战的双重任务,以及人手相对紧张的现实情况,有的官兵坦言:"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整天像在‘打仗’,真想分身成两个人!"面对这种快节奏的紧张工作氛围,我们不妨多给自己按按"快进键",让自己进入"打仗状态"。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党员干部是战斗员,雷厉风行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作风。在平时的工作和训练中,如果一直停留在预先设计的常规速度、适应舒适的工作节奏,身体和心理就会形成习惯性的“生物钟”,很难具备对紧急状态的快速适应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3.
64.
65.
带落角约束的再入机动弹头的复合导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再入机动弹头垂直打击目标的要求,研究了具有末端落角约束的复合导引律.该导引律包括俯冲平面内的制导方程和转弯平面内的制导方程,通过在最优导引律的基础上引入滑模变结构控制,增强导引律的鲁棒性.为了减小控制量的抖振和能量损耗,提出了采用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自适应调节切换项增益的方案,数学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还表明,与最优导引律相比,复合导引律在外界干扰的影响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66.
1 .以冷制热法。以冷制热法的核心在于降低矛盾和冲突的激烈程度 ,使冲突由强趋弱 ,由弱化无 ,最终消解。运用该方法 ,关键要做到一个“冷”字。调解人不仅要使自己不受冲突双方激动情绪的影响 ,保持冷静 ,而且要努力使被协调的矛盾双方采取冷静、理智、克制和忍让的态度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通过这种办法 ,缩小双方差距 ,避免冲突进一步激化 ,达到消除双方敌意 ,平息紧张状态 ,局限冲突 ,冷却冲突 ,化解冲突的目的。2 .春风化雨法。春风化雨法就是通过感情上的融洽 ,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消除矛盾和冲突。采用这一方法 ,从始至终都要贯穿…  相似文献   
67.
从分子动理论出发,建立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的微观模型,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导出其过程方程.  相似文献   
68.
鱼雷攻击占位相关参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鱼雷攻击占位机动过程中,最小占位速度和最短占位时间的计算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得出了各种不同敌我初始态势和相对运动速度下对应最短占位时间的占位点的分布规律,推导出最小占位速度和最短占位时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9.
基于"姿态矩阵"量测的机载导弹传递对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速度+姿态"量测匹配方案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机载导弹传递对准技术.采用"姿态"量测时存在矩阵计算量大等缺点,在具体工程应用时更会受到计算机速度的限制,尤其是需要快速进行卡尔曼滤波计算时.引入了一种与"姿态"量测具有相同特点的"姿态矩阵"量测方案,设计了快速对准卡尔曼滤波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是一种具有工程意义的实用快速传递对准技术.  相似文献   
70.
连续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保持空气流量不变、改变H2/air当量比开展了连续旋转爆震对比试验,发现随当量比的降低出现三种传播模态:在较高的当量比(0.90~1.86)下,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传播;在较低的当量比(≈0.75)下,则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在中间工况,则以上述混合模态维持传播。分析了不同传播模态下的高频压力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传播模态的转换机制:当量比较高时,爆震强度较高,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相对较小,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维持传播;当量比较低时,爆震强度较低,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较大,此时无法维持同向传播模态,而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这是由于双波对撞模态中的激波对撞产生高温环境,有利于燃烧放热,其可能是连续旋转爆震的极限传播模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