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党执政的现实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其变化是十分明显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道德、理想、信念等方面都会出现混乱,出现了"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的思想,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72.
有人说"棋"乐无穷。"棋"乐人生,我很赞同。我不是棋坛高手,也并非后起之秀,只不过闲暇之时,总爱与人"杀两盘"。时间长了,就觉得小小一盘棋,演绎着为人处事之哲学。棋友常与我开玩笑:"好个臭棋篓子,还敢再战!"我总会哈哈一笑,"这叫屡败屡战,愈挫愈锐"。我的乐观源于一个故事:有一棋手,  相似文献   
73.
刘芳 《政工学刊》2009,(8):43-45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继承工业文明而又批判工业文明的弊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当今时代崭新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写上了“生态文明”的内容,标志着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升华。这不仅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变,而且是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有物质技术手段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更需要有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的约束与支撑。  相似文献   
74.
晓星 《中国军转民》2009,(10):30-31
这是一个全部由党员组成的优秀科技干部群体:他们掌管着数千万元的国防经费,没有谋过一分一厘的私利;他们常年与上百家地方企业打交道,没有做过一件违反原则的事;他们主管着数十项重点装备研制项目,没有出过一次质量问题——他们无一例外被评为优秀科技干部。  相似文献   
75.
单位最近整修院落,原有一条通往餐厅的老路被几只栅栏阻断了,路上方有一个矮小的山坡,常见有人抄近路从上面走。时间久了,一条新路就在小山坡上出现了。第一次,别人拉我一起走,我也没觉得不妥。脑海中浮现出来一句话:君子何以舍近而求远呢?路上不时听到有同志在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走了几次,我开始觉得不妥,自觉不自觉产生一种道德负罪感,单位既然把这条路封住了,自然有单位的道理,暂且不论这道理能不能站住脚,在单位没有改变初衷之前,我们都应该做到令行禁止。  相似文献   
76.
5年前,简泽科从部队光荣退伍时曾荣立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自身条件优越的他却主动放弃城市生活,不忘家乡父老的嘱托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北盘江畔,以朴实无华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优秀退伍军人的风采。今年凝冰灾害过后,简泽科被贵州关岭县评为抗凝救灾先进个人,并被县人武部推荐上报为军人道德之  相似文献   
77.
警卫人员道德人格具有政治性、公共性、自觉性、示范性的显著特点,其道德人格养成路径选择的原则包括:理想教育与现实关怀融合,内在修养与外在教化统一,政治修养与道德修养共进,社会、单位、家庭三者和谐等;其道德人格养成路径选择的方法包括:氛困营造法、主体实践法、心理引导法等。  相似文献   
78.
陈震  李鹏 《国防》2007,(5):32-33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国防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国防道德情感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国耻教育,也开始更加受到关注.实际上,这项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一直比较受重视.  相似文献   
79.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陶醉于"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他们肆无忌惮的掠夺自然资源,随心所欲的排放废弃物.地球不堪忍受人类的掠夺和蹂躏,它频频亮出黄红牌,一连串的报复和处罚接踵而来.站在21世纪的高度,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危机,人类开始猛醒与反思,并终于意识到需要形成全球的共识:解决全球危机的关键是人类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寻求并建立一种以保护地球和人类持续生存、发展为标志的人类新道德和人类文明.正是在这个全球危机的大背景下,自然伦理观的研究由实践的需要而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应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开展自然伦理教育,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80.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视域下,社会对教师质量的要求已从一般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与此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从一般型的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升华.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培养师范生的教师专业道德,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我国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的培养现状不尽人意,积极探索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已成为高师院校紧急而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究师范生教师道德专业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