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8篇
  免费   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鲍怡蒙 《中国军转民》2023,(22):115-116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若是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创新高校师生党风廉政教育之中,可以极大地拓展和加强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因此,本课题尚需深化研究如何深度优化党风廉政文化传播渠道,以确保党风廉政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如何解决新媒体传播高校的党风廉政文化方式的不足之处,如何深入探索优化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的党风廉政文化的创新性传播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文化特有的存在价值,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榜样示范功能、情感激励功能、思想引领功能,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高爽 《中国军转民》2023,(18):124-12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宝贵民族基因,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尤其对新时代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新时代增强高校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的成因,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躺平”“佛系”“丧文化”等热词频出,一些人使用这些词也许出于戏谑调侃,但的确反映出一些青年的消极颓废心态,军营中某些青年官兵也在其中。正如自然界有疫情,青年官兵的思想中也存在病毒感染,典型表现有“仗打不起来,轮不到我”的和平病,“迷信武力代差,胜战信心不足”的恐强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躺平病,“人人为我,我即世界”的自私病,“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享乐病,等等。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前进的动力。所以,作为如此强大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积极地加强文化建设。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李占良 《国防》2007,(11):74-75
明代的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然而,从明初以来就形成的倭患,严重威胁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块美丽富饶土地上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谓倭患,是中国历史上来自东南方向的第一次外患,是由倭寇造成的.而倭寇,主要是指入侵中国的日本武士、浪人和商人,也包括被其利用和与之勾结的中国境内的海寇、奸商.明朝初年,由于政治清明,海防巩固,倭寇尚未形成大患.  相似文献   
18.
漫话礼炮     
礼炮作为盛大庆典和隆重的迎宾仪式上经常应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说法。特别是礼炮的响数有着许多的讲究和意义。 众说纷纭的礼炮由来 有关礼炮鸣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具体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礼炮仪式起源于德国的中世纪。  相似文献   
19.
刘孟合 《国防》2008,(9):34-3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防动员建设的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建设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传统、法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适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藁城市岗上村民兵连自1982年以来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工程,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取得了丰硕成果。民兵连以《功德录》为载体,常抓不懈,靠点滴记载的好事进行正面激励,引导广大民兵争当道德模范,激发了全体村民求荣避辱的道德追求。他们通过开展有声有色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教育由虚变实。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催化作用,良好的村风民德,不但为村民带来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秩序,而且带动了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